麦苗发黄不一定是冻害,有2种新型病害也能引起,用对药很关键

一线农人郭老师

2025-03-06 01:15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近期,很多种植户反馈自家小麦出现发黄的情况,但是用了药以后发黄没有缓解,还有继续蔓延的迹象,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户只是当成常规的冻害或者真菌病害引起的发黄,但是真正的原因却是两种新型病害引起的,下面我们具体讲一讲。


新型病害一:黄化病毒病

小麦黄化病毒病是近几年北方小麦区新出现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黄淮麦区,冬季气温越高,发生的几率越大,有一定的土传性质。

该病害发生初期,并不是整块出现,而是点状分布,感染病害的小麦叶片新叶出现卷曲,后期逐渐发黄,不及时防治,会很快大面积传播。

防治小麦黄化病毒病,一定要用对药剂,否则打再多药也不行,目前主流的用药有吗呱.乙酸铜、毒氟磷、氨基寡糖素、甾烯醇等,针对发病情况用药,目前主要方案有:

2%的氨基寡糖素,推荐每亩地使用50到70克,这个药剂主要用作预防,或者早期病毒的防治。

20%的吗呱.乙酸铜,推荐每亩地使用40克,这个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

30%的毒氟磷,这个属于治疗性药剂,成本偏高,但效果不错,30%的毒氟磷推荐15-20g一亩地。

0.06%的甾烯醇,这个是新型治病毒病的药剂,每亩地使用30毫升,治疗效果不错。



除了选对药剂以外,对于小麦黄化病毒病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定要补足营养,才能提高抗逆性,促进小麦恢复,这里建议以氨基酸叶面肥为主,10%的氨基酸,每亩地可以使用100毫升,防病毒病,不搭配营养药,效果不会很明显。
最后注意,再搭配一些芸苔素赤霉酸之类的药剂,治病毒黄化会更明显。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引起的黄化

除了小麦病毒黄化病以外,还有一种新型病害小麦细菌性条斑病也能引起麦苗黄化,这种病害发生初期也是点状分布,发病叶片出现条斑性黄斑,防治此类病害应注重使用细菌性药剂,推荐以下几个配方:

30%的吡唑.喹啉铜,可以按照一亩地20毫升喷雾,既保叶又能防病。

13%的春雷.中生,按照一亩地十克喷雾,效果不错。

40%的春雷.喹啉酮,是非常好的治疗性配方,用药后3到5天控制病害蔓延。



针对小麦黄化的防治注意事项

第一个注意事项,预防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和黄化病毒病,其实在早期就可以用药预防,推荐使用春雷霉素加氨基寡糖素,成本低,防效也可以。

第二个注意事项,小麦发生黄化现象,选择正确药剂喷雾后,它并不能立刻就恢复,但它可以控制黄化的蔓延,只要不蔓延,后期已经黄的叶片会脱落,新生的叶片会正常生长,所以不必担心。

如果你无法确定自家小麦发黄原因,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万能配方,效果好还不贵:噻呋酰胺20g+30%精甲噁霉灵15g+5%氨基寡糖素50g+30%的吡唑.喹啉铜15g+含氨基酸叶面肥50ml+14羟基芸苔素10g。此配方可一次性防治真菌、细菌、病毒、冻害引起的黄化。如果你种植的小麦近期出现了发黄的情况,可以参考本文,选出最合适的配方进行喷雾防治!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

农友0010

2025-03-06 15:00

讲的非常好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903

2025-03-06 12:38

老师讲的很好值得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586

2025-03-06 09:06

认真学习小麦的冻害防治技术。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