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流胶整个生长期内都可能发生,注意以预防为主

农技专家

2021-11-11 14:56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智慧农民# 

细菌性流胶在黄瓜的整个生长周期都可以发生,可危害瓜条、茎秆及叶片。虽然该病可侵染黄瓜植株的多个部位,但是最典型症状还是在瓜条上,瓜条发病,初期一般表面正常,到中后期瓜条表面会流出白色或浅黄色的脓状物,不易流淌,流脓处伤口不明显,瓜条内部已经变褐腐烂。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借灌溉水、伤口进行传播蔓延。特别是菜农在农事操作(如落蔓、疏叶、摘瓜)时很容易对植株造成伤口,为病原细菌的侵染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该病喜高湿环境,发病适温为25-27℃,当棚内湿度大,连阴天持续时间长,则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离不开湿度和伤口两大条件,在防治时菜农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管理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好棚内湿度:细菌在有水膜存在时侵染迅速,因此棚内湿度不能长时间处于高或饱和状态。因此,菜农一定要尽可能的降低棚内湿度,除了做好日常通风排湿,还可通过覆盖地膜、操作行铺设稻壳或秸秆等方法吸湿、降湿,此外,浇水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防止增加棚内湿度。
合理留瓜:植株抗病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株营养的丰缺,因此,在遇到不良天气时,应适当减少留瓜,确保营养供应给植株,同时注重功能性肥料的施用,以及叶面营养的补充,培育壮棵,增强抗逆性。
减少伤口的出现:瓜条上的伤口主要是皴皮引起,特别是在瓜皮幼嫩的小瓜上,因此,由皴皮造成的裂口是造成瓜条流胶的有利条件。建议菜农通过合理通风(放风口下设置挡风膜,避免冷风直吹瓜条)、浇水(浇水要均衡,避免土壤忽干忽湿)减少皴皮的发生,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瓜条细菌性流胶的发生几率。


 
及时清除病残体:根据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细菌可在棚内的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会造成再次侵染和传播。所以菜农在进行疏叶后,要及时将病叶、病瓜、残花或畸形瓜等带出棚外深埋,以减少菌源和传播。
药剂防治:细菌性流胶病可选用叶枯唑、噻唑锌、氢氧化铜、春雷·王桐等药剂,根据发病程度,对于较为严重的流胶,可选用中生菌素+氧化亚铜、喹啉铜+噻枯唑、氯溴异氰尿酸+喹啉铜等配方或复配药剂。
 

1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96

农友2542

2021-11-22 21:07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979

2021-11-21 09:37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275

2021-11-21 06:23

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112

2021-11-20 09:55

讲的很好谢谢谢谢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238

2021-11-19 18:47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785

2021-11-19 12:35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515

2021-11-19 08:18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453

2021-11-19 03:21

感谢分享,一心为农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依馨

2021-11-18 22:04

黄瓜病害防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732

2021-11-18 08:42

赞赞赞赞赞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让心灵去旅行

2021-11-16 00:43

科学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蒋天祥

2021-11-15 08:25

注意以预防为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大农产业

2021-11-15 06:54

振兴乡村产业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065

2021-11-15 06:45

又来学习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11

2021-11-15 06:27

好方法促增收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13

2021-11-15 06:17

好的好的好的好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932

2021-11-15 04:07

方法很好谢谢老师知识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565

2021-11-15 01:33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市我最傻

2021-11-15 00:55

好很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赵景英

2021-11-14 22:45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1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