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追梦人

2020-12-11 15:1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返乡创业第3452天

~难
昨天参加了绿博黔南夏秋攻势推广活动,到场的企业都是黔南州排得上名,拿得出手的涉农企业。通过和各位老总交流,感觉都是哀声一片。本来农业就难,近几年的经济下行,农业更难;加之2020年的疫情,真的是难上加难!
生产成本降低难、农产品卖难、产业结构调整难的三“难”瓶颈久拖未破。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小农户经营模式的长期性,加上黔南喀斯特地貌,导致资源利用粗放,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水、肥、药及防灾抗灾投入居高不下,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递增,人均土地收益不断递减。
举例,过年前玉米是1.04元一斤,现在玉米1.37元一斤,米糠、黄豆、大蒜、人工等等都在涨价。
9月份以来,贵州下了两场暴雨,并且一直阴雨绵绵,很多农民收在家里面的稻子全部发了芽,没有收回来的,大多也在田里面发芽了,一年的收成全部泡汤。假若当地有大型的烘干设备,老百姓就不会吃这个亏!
这些年,尽管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我们黔南的个性化特色农产品效益得到快速提高,但特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偏低且大多未形成规模优势,也未形成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产销市场信息渠道不畅,运输过程损耗过大,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一些农产品销地市场供给短缺“买难”,产地大面积滞销“卖难”。同时,产业结构单一的“老大难”问题仍然严重,农产品的区域相似度较高而普遍存在同质竞争,低价与“卖难”更加突出。
这些年来我一直认为,网络销售是农产品的春天。可能是我提前高兴了5~10年。农副产品的第二特征就是生命性,也叫时效性。就是这第二特征严重的制约了农副产品的发展流通。经常在网上看到农副产品被消费者的投诉、吐槽、点差评,比如收到的蔬菜是烂的,收到的水果是烂的,收到的肉是臭的,等等等等……
出现问题肯定是有原因的,消费者不可能为已变质的东西买单,最终还是农民的损失。主要的矛盾就在于,生活的需求 与各产业链之间的衔接矛盾。
唐代有一记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抛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说,在我看来主要体现了时效性。现在的快递企业没有皇命加身,是无法达到这样的配送速度。前几天黄袋鼠公司,为了5分钟还闹得沸沸扬扬。
抛开时效不说,生鲜冷链的配送成本就让消费者叹为观止。就比如我们一只鸡配送到北上广深,也少不了四五十个大洋,已经占据了鸡的总产值的2/5。现在都讲究的是互利多赢,不可能吧,所有的压力都放在消费者身上吧!
所以我们做了相应的战略调整,以本地市场为中心,逐步往外拓展。这样的调整即解决生存,又落实发展!
2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

农友9069

2022-07-29 07:40

好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038

2021-03-02 08:24

老板鸡养的不错,更说出了养殖业的心声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558

2020-12-11 15:24

很好很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