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1993年的那个冬季承包了3亩地,并在那个冬季种下了100株巨峰,并在此后的五年里承担着绝大部分的管理,我看着这些葡萄生长、开花、结果、生病、落叶,共同经历台风、梅雨与海风,在夏夜里葡萄园里与蚊子打仗,与飞蛾作伴,就在这样的五年时,我练就了一手摘葡萄的功夫,也习惯了在葡萄园里以2-3元一斤的价格卖葡萄的日子。
这里的一亩葡萄的概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亩,一般是指5亩以下的小面积种植情况。出于对数量级的考虑,我这里用一亩来表达这样的种植规模,这样的种植规模代表了一种生产方式,即农户的零星种植,零星的多了,也就成为了规模,如当年的上虞的盖北葡萄,大部分就是这样的一亩到几亩面积的农户支撑起来的。
种一亩地的葡萄,最终是要卖了换钱的,市场以及销售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亩葡萄的种植措施的选择。当一个地方有很多农户都选择种一亩地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农户往往在种植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行为,大家都差不多,这与其在种植条件上都差不多的因素有关。当然在这中间自然也会有好的,也有差的,而这种更多的与观念和技术有关。
转发0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