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好一亩巨峰葡萄?

悠果农艺

2021-09-23 08:2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智慧农民# 

 

我曾在1993年的那个冬季承包了3亩地,并在那个冬季种下了100株巨峰,并在此后的五年里承担着绝大部分的管理,我看着这些葡萄生长、开花、结果、生病、落叶,共同经历台风、梅雨与海风,在夏夜里葡萄园里与蚊子打仗,与飞蛾作伴,就在这样的五年时,我练就了一手摘葡萄的功夫,也习惯了在葡萄园里以2-3元一斤的价格卖葡萄的日子。

 

这里的一亩葡萄的概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亩,一般是指5亩以下的小面积种植情况。出于对数量级的考虑,我这里用一亩来表达这样的种植规模,这样的种植规模代表了一种生产方式,即农户的零星种植,零星的多了,也就成为了规模,如当年的上虞的盖北葡萄,大部分就是这样的一亩到几亩面积的农户支撑起来的。

 

 

一、种植目标
种一亩葡萄的目的绝大多数农户是一样,就是为了卖钱。即以自己的闲时劳动,通过这一亩葡萄,变成现金收入。因此种植一亩葡萄也可以看成是农户自己经营一个可获得收入的事业,理解这一点,就更能够理解一亩葡萄种植的一些技术特征。而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种植的这一亩多葡萄,也是为了获得收入,当时能给我带来6000到10000元的收入,而那时我的工资也仅此而矣。

 

二、种植因素
种一亩葡萄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在某些方面,种一亩葡萄在市场竞争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1、土地:土地大多为自有承包地。在人均三分地的地方,一家人分到的土地也就一亩水平。也有向别人家承包的,因为面积小,租金成本低。
2、劳动力:农户自己种植,家庭成员可以帮忙,因此这一亩葡萄的劳动力能得到充足的保障。
3、生产资料:一般农户拥有足够的工具和农药化肥,能够满足种植的需求。
4、技术:种一亩的时候,可以完整地看到葡萄生长过程以及相应的技术效果,同时在某些地方,相互之间还能够交流,并且拥有技术服务,具有提升种植技术较好的环境。

种一亩地的葡萄,最终是要卖了换钱的,市场以及销售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亩葡萄的种植措施的选择。当一个地方有很多农户都选择种一亩地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农户往往在种植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行为,大家都差不多,这与其在种植条件上都差不多的因素有关。当然在这中间自然也会有好的,也有差的,而这种更多的与观念和技术有关。

 



 

三、如何种好一亩葡萄的技术选择
正如前面所说,技术选择的可行性与种植的条件相关联,在一亩葡萄种植中,劳动力的充足是最大的优势,而相应的生产投入品在效益的支撑下基本上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种植技术的选择是以市场为导向,尽量实现优质丰产。下面我以一个生产周期的管理来说说如何去种好这一亩巨峰。
1、间伐与冬季修剪
巨峰葡萄种植需要有中庸的树势,随着土壤条件的改进,虽然在架面管理中,人工可以及时的处理,但如果巨峰的树冠过密,相互之间枝叶重叠,或亩种植株数比较多时,就需要考虑间伐。间伐在冬季进行,结合冬季修剪。
对于一亩葡萄地来说,修剪最重要的目的一方面选留优质的结果母枝,另一方面是尽量让所有的架面都能够高效利用,因为种植的面积只有一亩。在修剪前,应去判断是否架面的枝条是否过密,然后决定是否需要间伐,或者为明年间伐作准备。培养与土壤的条件相适应的巨峰葡萄树冠,是整个冬季修剪重要的内容,也是巨峰葡萄种得好与不好最为明显的差别。而间伐的技术要求是早期树冠小的时候可以直接间伐,后期的需要2-3年,被间伐的树不断地缩小架面,而保留下来的巨峰葡萄树则相应的培养枝去填补这个空隙。这个过程保持平稳并使树势中庸稳定是间伐与修剪相结合技术水平的体现。
同样在修剪中,保持树势的稳定,选留的结果母枝的数量、质量、长度以及芽量是技术所在。我个人认为一亩地的巨峰修剪要比种一株要高得多,也比种十亩地的要求高。首先是要判断树势生长情况,是强、中庸还是较弱,然后选择结果母枝留枝的数量、粗度与长度。一般生长势强的以留中弱枝为主,采用长中梢修剪,中庸的以中枝选留,以中长短相结合,弱树以留中强枝为主,采用中短梢修剪。架面的留枝量以能均匀分布为宜,枝之间的距离应大于30厘米,修剪后应进行绑枝,使之分布均匀并固定,此时多出来的枝条可剪除,或有些认为不大靠谱的枝或长势较旺的,可以把这些枝放到架面下面,让其向下吊在那里,作为备用枝,但这样的枝不能多。


 
2、清园、抹芽与芽前肥
清园:露地巨峰葡萄的清园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冬季修剪后清清理葡萄园,其次是清理秋季秋施基肥以及冬季套种后沟排水沟以及杂草,三是进行药剂清园,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药剂清园。清园时间应注意观察,在葡萄枝顶芽萌发长到1-2厘米时进行。如果碰到清园后下雨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喷。可以用背负式喷雾器,选择早晚进行,一般来说一亩地1-2天就可以完成,要求是尽可能喷得仔细。
抹芽:清园后巨峰葡萄的芽会很快生长,需要及时的抹除过多的芽,包括有些枝上过旺的芽。使整个生长相对来说接近平均,减少徒长枝的比例,这样下步开花结果就相对来说整齐。抹芽与定梢有关,一般来说一亩地需要留4000个芽,也就是平均一平方米架面留6根。枝间距一般20厘米差不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架面的每一个地方可以去初步的数,有些地方明显的多了,看看能不能拉到边上去,如果不行,就需要考虑抹除,否则在后期会出现枝叶过多的重叠,不利于坐果的。因此有时需要考虑冬季绑的枝条进行重新的绑缚。
施芽前肥:在萌芽时可以施一次肥料,对于土壤条件好的葡萄园,在芽萌动时,施10斤一亩的尿素或者20斤的复合肥,采用浇施的方式,是有利于早期枝叶生长的。
 


 
3、花前处理
当巨峰葡萄出现第4-5张叶片时,基本上能够看到其花穗情况。花前的枝叶处理水平也是体现种植水平的重要方面。当葡萄枝条达8张叶片时,可以进行摘心,并去除卷须,同时去掉花穗的副梢。当副梢长出第三张小叶时,留二叶摘心,此时花穗进一步增大,可以去除主穗上部的2-4个副穗,并去掉穗尖1-2厘米,使花穗保持在5-10厘米长,小花穗则去掉副穗后不需要处理。同时进行新梢的绑缚工作,让这些有花枝梢分布均匀,不重叠。开花前再进行一次副梢处理,摘除所有的生长点,对花穗较长的再剪去1-3个上部的小穗。
花前处理的核心是让枝条不再抽嫩梢,及时摘除,并对花保留较好的穗形,一根枝条保留2穗花,以便后期能够选留好的巨峰果穗。
4、留穗
花后需要选留果穗,一般来说,精细化管理的巨峰葡萄产量在2500斤-3000斤,留穗3000串-3500串,保持辅助枝近1000枝。原则上所有枝条留一串巨峰,部分枝条粗壮,叶量多的,果穗坐果好的可以留二穗葡萄。当坐果不好时,可以把二串小果当作一串来计算。留果应该在果粒黄豆大时,一般盛花后半个月进行,一亩葡萄快的话半天就可以完成。
 


 
5、疏果整穗
巨峰葡萄坐果后容易出现大小粒等情况。因此可以对选留下来的果穗进行疏果与整理,疏除小粒,把一些不好看的穗形整得相对来说美观一些,一些果穗过大的疏得小一些,以1斤重为好,要求果粒结构紧致一些。疏果整穗的工作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到开始上色时都能进行,有空时可以疏一会。而且疏过的果穗后期因为果实增大而出现过密时依然可以第二次进行疏果。
6、套袋
对于南方多雨的地区,以及零星种植的巨峰葡萄园来说,套袋是必须的,当然有种植传统的大面积种植区(如上虞盖北村里房前屋后以及田里都是葡萄)。套袋选用白色或半透明的葡萄专用纸袋即可,时间可以在硬核期疏果完成后,或是开始着色时进行。除了大面积种植区在采收前一周进行除袋增色外,其它的应保持套袋至采收,采收时由于袋子的原因看不清楚,可以先把袋底撕开观察成熟情况,如果还不行则继续保留,种植者需要积累巨峰葡萄成熟的时间以及相应的果穗特征的经验,使采收的巨峰葡萄品质能够得到更高的保障。


 
7、病虫防治
露地巨峰无论是种一亩,还是十亩,都需要系统性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南方的葡萄种植区,常常出现小农户一年打了近二十次药的不正常的现象,我也听过下次雨打次药的说法。减少用药次数与提升防治效果同样是种好一亩葡萄的关键技术。这里我说说自己的体会,因为我曾经给过不少露地巨峰葡萄种植农户如下的病虫防治建议,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保证药剂清园的质量,提的是时间正好,药剂的浓度不低,喷药的质量不减,在良好的药剂清园下,黑痘病的初发期比不清园要推迟15天左右。
二是保护好前期的枝叶,使之不发病。当叶片有4张时,开始喷第一次保护性药剂,如大生、甲基硫菌灵之类一次;过7-10天喷布一次治疗性保护性如杜邦福星;
三是用好波尔多液,在开花前半个月,一般在第二次药后7天左右,喷一次1:1:220的等量式波尔多液,我的实践会适当增加一点石灰的量,至1.2左右,以预防石灰因质量而造成的有效成份降低,以及使波尔多液更多的能固定在叶片上。这次用药主要是为了预防霜霉病。
四是花前预防灰霉病以及黑痘病,使用2种杀菌剂,一种为灰霉病如速克灵;另一种为普通的广谱杀菌剂,如多菌灵即可。
五是在天气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当发现第一朵花开放时,可再行喷一次药剂,选择福星、苯甲以及另一种灰霉病的药,并加入硼砂和杀虫剂(如果前一年修剪时发现透翅蛾的话)。然后在后续的开花期不再喷药。
 
六是花后需要喷一次治疗剂,比如甲基硫菌灵或苯甲嘧菌酯之类。要求仔细,如发现霜霉病,则加喷烯酰吗啉,并及时摘除所有发病的叶片。
七是在花后果实膨大能看出坐果后,再喷一次1:1:200的波尔多液,充分保护架面已经形成的叶片。
八是波尔多液后过一周至十天左右喷一次药,以预防葡萄白腐病、炭疽等为主,如进行套袋也可以作为套袋前的一次药。此时巨峰葡萄进入硬核期,果实上面的黑痘病已经不会再发,病害防治主要转到白腐病上面来。而枝叶此时再抽生的嫩枝如果发生黑痘病也不会多少影响葡萄的品质,而叶部在高温下的白腐则成为重点。
九、成熟期的防治。在葡萄套袋的情况下,对于叶片的保护还应该重视,可以选择喷1-2次药以保护叶片。
十、采果后需要预防霜霉病,这是造成大面积提早落叶最为主要的病害,在正常管理特别是水分管理良好,土壤条件较好有足够的营养支撑的情况下,其它的一些叶部病害并不重要。因此采后一般在9月初需要喷一次波尔多液,后期如果发病多的话还需要喷一次烯酰吗啉进行治疗。
当然上述的防治中,还需要看天气的情况,主要是雨量、台风等影响。适当地增加用药的次数。药剂并不需要一次用得很多,我的经验是同类药剂最多二种即可。大多时候只喷一种就可以了。效果并不在于药加得多,而在于时机与喷药质量,并且要立足于预防,所以我种植葡萄时基本上是没有看到任何病的时候在喷药。当病发生时再用药那已经晚了很多了。所以了解这一亩葡萄园主要的病虫发生情况,制定病虫防治计划,并提前做好突发情况的防治预案是提升病虫防治效果的重要措施。同时还需要与修剪结合,对刚发生的病害枝叶及时进行剪除也是非常重要。
对于有台风影响的地方,套袋是必须的,而且架面的枝条需要固定,并适当地多留一些枝叶,以提高架面的覆盖率,这能够减少台风对露地巨峰的影响。而如果不套袋,架面枝叶少,那么大的台风过后3天整个园子的葡萄基本上都会发病而大部分损失掉。

 


 

8、土壤管理与施肥
种一亩葡萄的好处是可以对土壤精细化管理。坐果完成后,施壮果肥,以少氮多钾为主,亩施复合肥20斤加钾肥20斤,在着色初期补充钾肥,施钾肥50斤,分二次浇施。至9月下旬,采果后可施尿素10斤一亩。10月秋施基肥,施有机肥(土杂肥)等1-2吨一亩,加过磷酸钙100斤一亩,加复合肥20斤一亩,撒在地面,然后进行全园深翻,并进行整地。在此后可以利用葡萄架下的土地进行冬季蔬菜的套种,如小青菜、萝卜等。
在秋季施基肥时,对于一些架面不大而生长旺的树,可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断根处理。
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这样的深翻改土可以持续到冬季。
 
9、水分管理
对于露地葡萄来说,水具有不确定性。对北方来说需要灌水,南方则需要排水,而整体水分的管理是保持土壤湿润,并保持及时排灌的能力。土壤条件好、深厚能够提升对水分的缓冲适应能力。大多数时候巨峰葡萄在露地栽培时并不关注水。通常在开花期、成熟期对水分敏感。我的经验是宁可水多一点,也不能旱得时间过长,因为一旦过旱后,一场雨就会带来大量裂果,这成为最大的风险,而且一旦过旱后土壤补水变得难度非常大。所以当梅雨季后,应及时补水,地面有点白就应进行补水。随着成熟度的提升,可以适当地减少补水的量以提高巨峰的品质。我认为由于水分过多带来的枝叶生长并不是问题,可以通过人工架面整理来处理,而裂果却是大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巨峰的产量与价格。
10、杂草
草能够改善土壤条件,并增加有机质。因此对于一亩葡萄园里的草主要是通过人工割草和除草的方式进行,有些时候也需要生草,当然除草时也可以使用化学除草。
冬季的草往往并不多,因此修剪后清园时,可以把长得高一些的草割一下;春季时,因上一年地翻过,相对来说草以二年生的草为主,多数会抽苔,也有一年生的,当草长到超过30厘米时,需要割一次,可使用割草机,也可以人工除草。在开花期草依然需要除一下,主要是割除高的草,低的没有什么关系。然后养草至夏季到来,梅雨后进入着色期时,进行人工割草并覆盖材料铺在地面。在八月份时如草又长起来了进行一次补割。在秋施基肥前同样需要割 一次草,为了使翻地更容易,可以选择除草剂。
总之草的管理是草不影响管理即可,因为最后通过翻地把上一次的草大多翻入土中以改良土壤,因此要避免清耕。当草有点多时就要进行割草。反正一亩地适当地处理下所用的时间并不多。
 


 
四、不同市场的采收
面对不同的市场,一亩地的巨峰的种植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采收以及与品质相关的方面。这种差异最主要来自于这一亩葡萄在什么地方种植。
1、对于处在集中种植区里的(这里继续用到上虞盖北的例子),家家户户都种葡萄,你也无须送人,也没法卖给周边的农户,临近市场上葡萄多,因此大多是卖给葡萄贩子的。因此成熟度与质量要对标贩子的要求,产量的控制往往与成熟期密切相关,你如果想早点卖,就少留些果,晚点卖可以多留些产量,至于价格则随行就市,反正贩子来收,品质符合要求,价格符合你心意就可以了,一次性卖掉一半或者更多,二次就卖光了,最多剩下点自己吃吃。因此在这些地方种一亩葡萄,大多以基础品质下的产量形为追求目标,产量向3000斤甚至更多,但价格也卖不高,以前1元多点,后来2-3元一斤,现在优质的可以卖到5元一斤,3000斤的话最高也有15000元的产值。这种方式好处是损耗少,劳动力资源占用少。
2、对于零星种植的一亩葡萄,比如我种时我们村就我家一户,那么自然需要把葡萄卖给周边的消费者,也到街上去卖,也在果园里卖。此时品质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只有好吃别人才会来买,所以也需要在较高的品质上去布局产量。并且采收是持续的,往往需要卖上个1个月甚至更多,每天需要把当时成熟度最高,品质最好的采出来。采收也就成为葡萄品质显现与口碑养成最为重要的技术,在实践中把巨峰品质与成熟时外观形态的变化结合起来,通过采下来实际品质的确认来提升采收的技术经验。

 
总结当我们站在一亩地的尺度来种植巨峰时,需要发挥的是充足的劳动力供应的优势,因为劳动力不会成为成本,一亩地所需求的劳动力原则上可以用零星的时间来解决。所以尽量通过需要人力的措施去管理这一亩巨峰葡萄。同时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用量总体不大,可以有较多的选择,这也是优势。总之,种一葡萄是尽可能在这有限的土地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率,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满足品质最低需求的果实,以实现产值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使零星的种植者的劳动力通过这一亩巨峰葡萄获得最高的收益。比如一亩地收1万元,种植用了200个小时,直接成本用了1000元,那么一小时的价值就是45元。而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亩种植,那么就相当于农户的零星时间失去了变现的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一亩巨峰的成本仅仅是直接的成本,在此之上原则上都是不亏,只是劳动力价值大小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当零星的农户种植多时,规模种植户是无法与这些农户进行价格上的竞争的。
我们还应该看到,种植一亩葡萄更是一种农户的生活方式,需要稳定的生活在那里,与这块土地相依相伴。当真心的热爱这片土地,真诚的感受这种生活,在种植这一亩巨峰葡萄过程中,是能够找到种得更好的动力与方向的,因为那背后,也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谢阅读!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