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小麦的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的病害,发病之后,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会变成黑褐色,逐渐的整株枯死,如果传播开,就会出现连片死亡的现象。从小麦苗期到灌浆期都会发生,典型症状是茎基部叶鞘内侧有黑膏药状菌丝层,其中发病越早对小麦产量影响越大。
小麦全蚀病的主要症状:
小麦全蚀病又叫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疾病,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
发病的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它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发病早的重病株地上部分明显矮化,发病晚的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种植是预防小麦全蚀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不仅是全蚀病,对于纹枯病、根腐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与棉花、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年限可适当增加,比如3年以上,全蚀病发生不太严重的地块,1-2年即可,会发现全蚀病有明显的减少。
2.平衡施肥
土壤营养成分对小麦全蚀病发生有极大影响,土壤缺氮的田块,一般全蚀病害发生就十分严重,土壤含氮量高的田块全蚀病发生较轻。因此,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氮、磷、钾的配比,能够有效防止病害蔓延。
3.合理灌水
土壤中镁元素一般不缺乏,但受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小麦苗期或分孽期土壤缺乏灌楖,镁元素得不到吸收利用,是导到此病的主要原,因此,在小麦出苗后浇一次透水,笫二次浇封冻水,分孽前期再浇一次可避免全蚀病的发生;另外,小麦苗期或分孽期在大田看苗基部出苗金黄叶片状,通过检查根部出现黑根现象即可
4.药剂防治
播种前,可选用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围剿+3%苯醚甲环唑纯粹小麦拌种剂,兑水400~500毫升,60g+60g拌种50斤左右小麦,混合均匀配成母液,即可机械包衣也可人工包衣,迅速搅拌均匀,充分晾干后即可播种。在麦苗3~4叶时,用三唑酮喷雾。小麦返青后每公顷可用12%三唑醇WP拌土,顺垄撒施,适量浇水,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转发0评论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