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为“荷兰高架栽培模式就是个坑”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当前我国在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正在引进消化吸收的智能温室的时候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其对于智能温室和无土栽培模式的全盘否定您是否认同,今天给大家分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智慧农民# #兴乡农业规划设计# #新农人# @荣洋农业公司,农友0208
1、种植不但不盈利而且亏损严重
近十年来,荷兰无土栽培模式在以高投入、高耗能、高产出和技术先进的口号在中国大面积推广,迄今为止,在中国采用荷兰温室和荷兰技术进行种植的园区没有一个能够盈利的,平均每年每平米亏损80元人民币。(此处数据希望当前运营纯进口智能温室的人员给大家分享点评下真实数据)
荷兰电力主要依靠廉价的船运天然气发电,荷兰每一个农场同时又是一个发电厂,发电后废弃的热量和CO2可以给温室供暖供气,有了免费的暖气;同时,荷兰是光照不足、夏季低温的北欧国家。以上两个条件,荷兰农民可以巨资建设保温性能差、但是透光强的玻璃温室。中国能源贵,发电不能随便上网,冬季楼房供暖为生活,温室供暖种菜是笑谈。中国越冬日光温室技术成熟,不供暖能种菜。
荷兰全境地势低,三分之一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围海滩涂造田,水位高,土层浅薄,不适合土壤种植;地面潮湿,又经常水涝水淹,不适合地面种植,这是其说明荷兰当地的土地不适合土壤种植的原因,荷兰的土地适合做牧场,用来放牛使用,这个应该是有道理的。
荷兰无土栽培采用岩棉条或椰糠条栽培,一米基质条大约15元,用一茬后废弃,成本高;并且岩棉或椰糠保水性能极差,一日要多次灌溉,不但繁琐,而且设备运行费和电费都很高。中国很多天然原料和廉价工农业废弃物可用作基质(蛭石、珍珠岩、泥炭、秸秆、酒糟),很多基质可以反复使用,很多基质保水性强,每天只需灌溉一两次,运营成本可以降到比土壤种植还低。因此,只有开发适宜中国国情的低成本无土栽培基质条才能在中国推广应用。
其实对于大面积的全进口引进荷兰等欧美国家的大型连栋玻璃温室这件事上,早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有过一次,上一次以失败告终国内大多数的温室种植设备还没有如此的普及。但是这次的玻璃温室大棚在种植上来说当前应该主要是北方或者是东北地区的加温成本的问题,谁解决了加温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转发0评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