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南方水稻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虫害发生较为严重,今年有不少种植户因稻飞虱、二化螟出现减产,稻飞虱还可能传播南方黑条矮缩病。每次讲品种的抗性基本是提抗病、抗倒伏及耐热耐冷,很少说抗虫,大多数品种是感甚至高感褐飞虱,玮两优7713是国审水稻品种中少有的抗褐飞虱的杂交稻新品种。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同样的水肥用药的情况下有的品种更容易受到螟虫、稻飞虱的危害,有的相对要轻一些。为什么有的品种重一些?抗虫的水稻品种很少?
1、为什么有的品种重一些?
水稻等作物的抗虫性可以分为趋避性(或拒虫性)、抗生性(含草酸、稻酮等次生物质)和耐害性。水稻对虫害的抗性可能是一种形式也可能是多种形式共同作用,如叶鞘细胞硅质化程度高的水稻更抗二化螟,而糖含量高的品种二化螟发生重。
一般虫害多是杂食性的,但每一种害虫有其主食的遗传特性。水稻虫害中褐飞虱、三化螟是单食性害虫,基本上只危害水稻和野生稻,其他害虫是以水稻为主食,也可取食其他禾本科作物或杂草。害虫在主食中,也有人们吃东西一样的挑食性,害虫在一个地区,首先会找到最喜欢吃的那些水稻(如茎秆含喜食的营养物质),然后再吃一般的,最好因缺乏食物也会吃差的。因此在同等管理下,有的品种虫害就会严重一些。
2、抗虫育种难度大
首先,在水稻品种中,抗虫基因相对抗病基因来说要稀少,特别是抗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种质资源很少。没有足够的抗虫基因致使选育出高产又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就很困难,要抗两种以上虫害的品种就更难。利用转基因可能更容易实现,如转Bt基因抗虫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可以高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鳞翅目害虫,但要考虑生物安全性问题,只能在质疑声中寻发展。
第二,抗虫育种的检测与鉴定较为困难。抗病育种研究比较多的是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要进行鉴定的话可以通过人工喷洒病菌来测试并和病区同步测试,可以快速获得准确的数据,从而满足育种需要。虫害方面在自然条件下要检测和鉴定相对较难准确判断,隆平高科经过十多年育种攻关才在抗稻飞虱育种上取得一些突破,选育出玮两优7713。
3、科学防治虫害
虫害的科学防治要掌握其生长习性及发生规律,如“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是褐飞虱大发生的气候规律。一般虫害在上半年相对轻,经过多代繁殖后逐渐加重,在特定的年份,虫害会出现大发生,也有的地区年年防治年年重发生,对于这类害虫要特殊处理,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发生虫害时,关键在于适时用药、根据虫害类型合理配药,一般虫害在低龄幼虫低密度时用药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等虫龄较大或密度大时用药则需要适度增加用药,而且还不一定能一次防除干净。在虫害世代重叠时,虫害数量大时可能要连续用药,才能避免虫害导致减产。
此外,水稻施用硅肥能使表皮硅质化,增加细胞壁的厚度,加强水稻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偏施氮肥会加重稻飞虱等虫害的发生,适量施氮、平衡施肥是高产栽培的关键。
最后,随着抗虫水稻材料的不断深入研究,将会选育出不少抗病又抗虫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这样就能减轻病虫为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农户能增产增收。目前抗虫的水稻品种较少,所以做好科学防治虫害就显得很重要。
转发0评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