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省最具生产潜力、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农产品。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开发中,定西率先在扩张总量创造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薯扩繁和精深加工,强力推动品牌营销,逐步实现由鲜薯外销为主向加工转化增值为主转变,提升了马铃薯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扶贫中,安定区贫困群众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成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昔日的“救命薯”“温饱薯”如今变成了 “致富薯”,定西经验值得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大县学习和借鉴。
● 扩规模掌握话语权
4月底5月初,是甘肃省中东部地区马铃薯播种的时节。
4月28日,全省马铃薯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安定区召开,来自农业部门和马铃薯种植大县的相关负责人观摩学习了定西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和扶贫中的经验。
省农牧厅厅长李旺泽说,我们把马铃薯产业扶贫大会放在定西召开,就是要让全省各地农业部门的代表来学习定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良繁体系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和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比较完整,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强的经验。
在安定区香泉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里,一台30马力的拖拉机开过后,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压滴灌带、覆膜等8道作业工序一次完成,既节约种子又省劳动力。
观摩中,如今已经见不到单家独户二牛抬杠式的种植现场了,全是机械化种植。规模化是机械化和标准化种植的保证,定西马铃薯产业声名鹊起,正是源于“洋芋工程”和强有力的规模化推动。
定西是中国马铃薯种植最佳适宜区之一。一方面凉爽的气候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品质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耕地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且富含钾素。
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研究员王一航评价说,定西优越的气候环境和土地资源,为生产优质马铃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是这样的产业优势,以前并没有被当作一个特色产业来开发。上世纪八十年代,定西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以种植小麦为主,马铃薯只是零星种植,用来补充口粮,曾被称为“救命薯”和“温饱薯”。
1996年,定西在开展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提出大力实施“洋芋工程”。然而马铃薯产业推广十分缓慢,其阻力正是千百年来农民形成的以小麦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当时许多人的思想转变不过来,谁也不愿去冒险,觉得马铃薯只是蔬菜或者补充粮。
僵局的打破,源于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
从1998年到1999年,定西秋冬春三连旱,一点雨都没下,夏粮无法播种,农民无奈改种马铃薯。这一年5月到9月,正当马铃薯需要降水的时候天降甘霖。到了秋季,马铃薯大获丰收,2000年定西人民解决温饱问题,全依靠了马铃薯。
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更加坚定了人们“定西只有种马铃薯才有发展”的信念。
2001年前后,定西市决定,把每年在春夏旱季之后扩大种植的秋作物马铃薯作为主要作物发展,顺应天时地利,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马铃薯产业。
在定西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安定区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中国马铃薯之乡”桂冠,其原因就是安定区率先推行规模化种植,并很快在全国市场上主导了话语权。
“开发一个区域性特色产业,首先在于扩张规模。”时任安定区委书记的李旺泽认为,规模化是经济最优的第一要素,只有形成合理规模,才会有规模效益,进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李旺泽在安定区任职期间力推马铃薯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洋芋书记”。如今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接力棒又交给了他,马铃薯在产业扶贫中又将发挥威力。
规模化种植当时在安定区推广起来困难重重,农民对马铃薯种植有些担心,怕种多了卖不出去。乡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鼓励农民连片种植,一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战役在安定区全面展开。
安定区借助土地面积大这一优势,按照“突出特色、规划先行、注重规模、相对集中”的要求,打破乡镇地域,建设万亩以上示范基地、整流域连片规模倒茬示范基地和早熟马铃薯示范基地等标准化示范基地。
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安定马铃薯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20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100万亩。当年,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也达到300多万亩,跻身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
规模有了,定西在全国马铃薯市场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底气十足地提出来要打造“中国薯都”。
在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省农牧厅坚持做到规划引导。2000年以来,先后组织编制了马铃薯产业开发规划和马铃薯区域布局规划,并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薯条(片)加工型,陇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区脱毒种薯繁育等马铃薯生产四大优势区域,优势产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省的70%以上。
“马铃薯已经跻身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省农牧厅种植业处处长李福介绍说,马铃薯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626万亩发展到2017年的1083万亩,位列全国第三,成为甘肃叫得响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 商品薯向良种转变带动产业升级
定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中并非顺风顺水,遇到的困难可谓一个接一个。产业发展初期,遇到的最大制约瓶颈就是单产过低。2007年以前,定西马铃薯正常年景亩产2000斤左右,而国外亩产能达到6000斤。
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常宏介绍说,面对差距,甘肃省加快品种选育步伐,基本形成了以省农科院、甘农大等科研院所为主的马铃薯育种科研队伍,先后培育出在国内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陇薯、甘农薯、庄薯等七大系列70多个新品种,成功引进推广了大西洋、费乌瑞它等十几个国内外优良品种。
在定西,自主培育出的鲜销品种“新大坪”,当地农民按照“六统一”标准化技术科学种植,安定区高峰乡亩产突破了万斤。2011年10月,原农业部验收小组对高峰乡进行了实地测产,马铃薯亩产量最高达到6096公斤,创下了全国类型地区马铃薯单产的最高纪录。同年,在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中,庄浪县种植的庄薯3号经全国马铃薯高产创建专家组组长陈伊里教授带队进行部级抽测,亩产量达到4075公斤,最高亩产达5367公斤,示范带动效果非常好。
新品种让全省马铃薯产量不断攀升,总产量由2000年的525万吨提高到2017年的1300万吨,目前位居全国第二。
马铃薯单产提高了,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由于长期以来农民习惯单一品种种植,容易形成种薯老化、病害严重等问题,制约着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进行脱毒种薯生产,以有效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问题,提高单产和品质。
走进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在香泉原原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育苗室里,马铃薯叶子长了一尺多高,日光温室里绿意盎然,5月底就可以采挖第一茬原原种了。
所长李进福说:“我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离地栽培,解决了土传性病毒,品质比较好,原原种除畅销国内内蒙古、山东、河北、云南等省区外,主要出口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俄罗斯等国。”
李进福随手拔起一株来,根上有六七颗鹌鹑蛋大小的微型薯。一粒微型薯国内市场价格在4角左右,出口国外50美分,相当于人民币3元多钱。
这个日光温室占地一亩,一茬能栽培十万株原原种,生产25万粒,收入10万元,一年三茬下来收入30万元。
在这里打工的当地农民说,这里原来种植马铃薯,亩产按照5000斤算,收入也就2000元。现在,脱毒种薯的效益被放大100多倍。
从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整合资金1亿元,组织实施马铃薯增产项目,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和推广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从而推动了这一产业快速发展。
2009年,省农牧厅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马铃薯良种补贴,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速度,大大提高了马铃薯的品质。
据调查,甘肃省推广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平均亩产1370公斤以上,亩增产300公斤以上。
在政策的扶持下,李进福的马铃薯繁育基地建到了外省,去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5000万粒,原种1.2万吨,在全国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一。
安定区委书记赵众伟介绍,近年来,安定区加快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步伐,培育马铃薯种薯企业17家,微型薯生产达5亿粒,建立原种扩繁基地2万亩,一级种扩繁基地15万亩,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种薯市场的重要供应源。
2017年,全省脱毒种薯生产面积123万亩,脱毒种薯推广面积941万亩,一级种薯推广622万亩;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14亿粒,主要销往内蒙古、贵州、河北、安徽、青海等20多个省市区,原原种还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李旺泽介绍说,商品薯的价格永远赶不上种薯的价格。“十三五”期间,甘肃省以原种和一级种薯扩繁为突破口,加快脱毒种薯扩繁,在满足省内用种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向省外供种的能力和水平,把甘肃省建成内外兼销型马铃薯种薯大省。
● 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专家测算,马铃薯加工成麦当劳快餐薯条增值约15倍,加工成环糊精后增值约20倍,最高可达30倍,生产生物胶可增值60倍以上。即使加工成粉条、粉丝等粗产品,增值也在1倍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马铃薯加工链条越长,效益也就越高。
另一方面,每年马铃薯上市时期与国庆节旅游热撞车,造成铁路运力紧张,从地头涌向市场的马铃薯一时运不出去,造成积压,价格出现波动。
定西的做法是:一方面发展加工企业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就地消化马铃薯,减轻外销压力。
几年时间,在定西一个叫巉口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马铃薯加工产业聚集区。每年马铃薯集中上市的时候,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门口前来交售马铃薯的汽车、三轮车就排起了长龙。
走进安定区马铃薯精深加工区,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公司)门口等待交售马铃薯的货车排起了长龙,厂区内一颗颗马铃薯从清洗池送进加工车间,经过几道工序,生产出来的是白花花的淀粉,一吨市场价7500—8000多元。
“平均7吨马铃薯就能加工一吨精淀粉。” 蓝天公司副总经理张建中算了一笔账,一吨淀粉的生产成本5000元左右,生产过程中还能提取300公斤蛋白粉,目前国内价格每吨过万了。
来自省农牧厅的调查显示,通过精深加工,每吨马铃薯增值达到了300元以上。如加工生产成全粉,则每吨增值能达到3000元以上。
在甘肃巨鹏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各种休闲食品琳琅满目,口味多样。该公司研发生产的马铃薯多纳圈、迷你烤囊、法式小面包等主食系列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三大类主食产品远销阿联酋及周边海湾国家和地区,一吨食品能卖到8万多,又是精淀粉价值的十倍,马铃薯产业链条越长增值越高。
安定区马铃薯精深加工区入驻蓝天公司、巨鹏食品、薯香园等马铃薯加工企业11家,形成马铃薯加工企业聚集发展优势,马铃薯制品年加工能力达到56万吨,蓝天公司已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淀粉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定西有马铃薯加工企业496家,其中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27家,年加工马铃薯135万吨以上。
定西人说,这就叫产业招商。以前马铃薯种植面积没有规模的时候,招不来商,更引不来资,如今规模上去了,加工企业纷纷找上门来了,马铃薯产业从基地建设到鲜销再到加工,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
马铃薯生长中会产生三分之一的小薯,以前没有商品价值,农民只能用来喂猪,现在却变成了加工企业青睐的原料。
马铃薯精深加工不仅带来了鲜薯的消化和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原料薯价格也由2003年的每斤0.12元稳定在目前的0.3元左右。
省农牧厅产业处处长谢鹏云介绍说,为了鼓励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省农牧厅每年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拿出钱来进行补助,去年安排1500万元,对加工马铃薯3万吨以上的企业予以支持。
目前,全省已建成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100余家,马铃薯制品加工能力80余万吨,年加工鲜薯300万吨,相当于就地消化了定西全市的马铃薯产量。另外,甘肃省已建成马铃薯批发市场10多个,马铃薯购销网点1500多个,每年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河南等20多个省市的鲜薯达350万吨以上,稳定占领了中原市场,在华南、西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 全产业链条发力扶贫
马铃薯“五一”前后种植,“十一”左右采挖,这条定律亘古不变。
4月28日一大早,李军和老伴拿着马铃薯种子点播器在地头就忙活开了。安定区团结镇高泉村薯农李军每年种植七八亩原种马铃薯,亩产5000斤左右,去年合作社按照5角的订单收购,一年下来收入2万多元。
李军说,以前每年种的时候不知道啥品种好卖,现在有合作社帮忙,自己按照订单生产,收购价还比市场价高。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原来淀粉加工和种薯生产企业每年为建原料基地而烦恼不已,流转土地雇人管理成本高、难度大。如今,这一切都由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完成,社会化分工明确,全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在团结镇马铃薯良种扩繁种植基地,定西市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军正组织合作社开展马铃薯机械化春播工作。他说,合作社在寒树、寒水村为蓝天公司“福景堂”联合社建立了3000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通过合作社的连接,企业有原料加工基地,农民种植销售有了保障。
据了解,蓝天“福景堂”联合社已经和当地80个合作社、2000多户马铃薯种植大户建立订单合作关系,订单种植马铃薯加工专用薯6万亩,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种植马铃薯1.5万亩。
同样,在该镇高泉村,定西兴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定西百泉马铃薯有限公司,签订3000亩马铃薯一级种扩繁基地。
合作社拿到订单后和当地农户签订合同,以每斤0.7元的价格为农户投放种薯,种植大户由合作社先担保垫付籽种款。淀粉加工薯以每斤0.4元的订单价向农户收购,以0.45元/斤的价格销售到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种薯则以0.45元的价格收购。
团结镇副镇长赵永良介绍说,去年马铃薯收购时,蓝天订单收购价格每斤0.43元,高出市场价格0.13元,按每亩平均产量4000斤计算,亩增收520元,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保证了农民种植收益最大化。
专做种薯研发生产的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尝试实施“一分田”种薯工程外,今年还将对接贫困户3000多户,与区内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接订单种植马铃薯6000亩以上,对接带动贫困户补贴投放马铃薯原种1000多吨,基地吸纳务工人员100余人。
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13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27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638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贫困群众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全省适宜种植马铃薯的49个贫困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种植面积1亩,三年马铃薯产业对贫困人口累计新增人均纯收入135元。
今年,安定区整合资金1800万元,向贫困户调运原种6681吨,贫困户户均种植马铃薯达10亩以上。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健全最低保护价收购机制,有效降低了种植风险,增加了农户直接收入。
李旺泽点评时说,一方面,定西马铃薯在产业化发展,从种薯(加工)基地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到龙头企业再到专业市场,形成了完整产业链;订单生产和收购让利益链也很完善;产业链从原来单一的鲜销到淀粉加工再到食品生产不断拉长。另一方面,定西在马铃薯产业扶贫中,探索走出了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揭示以订单生产为纽带、利益连接为核心、资源配置为抓手的微观运行特征,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效果明显,值得马铃薯种植大县学习和借鉴。
转发0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