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产量低?别急着施肥打药!土壤才是大问题,改土培土刻不容缓

农技专家

2022-07-04 16:50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湘农计划# 

影响生姜产量的因素有很多,但从我国目前的生姜生产状况来看,由于生姜本身的自毒特性以及施肥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土壤问题是造成生姜亩产偏低的罪魁祸首。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土壤改良来提高生姜的亩产量。


 
一、姜地土壤是怎样被破坏的?
有生姜种植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在同一个地块连年种姜,往往会出现长不好、产量低、品质差、病害重等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生姜的自毒作用以及土壤的养分失衡和理化性质变差造成的。
自毒,也就是生姜释放了一些毒素,这些毒素的成分和数量会对土壤的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在生姜营养不均衡的情况下,还会改变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反过来影响本茬生姜和下茬生姜的生长。另外,自毒物质还是很多土壤病原菌偏爱的食料,为生姜根系病害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大前提,导致生姜发病几率越来越高,而不利的环境反过来又会激发生姜产生更多的自毒物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不少姜农大量施用化肥,而忽略了有机肥,使得土壤肥力衰退,有机质匮乏,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导致土壤板结,生姜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同时,过量施用化肥还会使土壤中的盐离子增多,pH值升高,土壤盐渍化加重,阻碍根系的吸收,影响生姜的生长。
另外,老产区多年连种生姜,土壤中的锌、硼、钼、铜、锰等中微量元素被大量吸收,如果这些元素在土壤中没有及时得到补充,致使土壤中微量元素逐渐减少。
二、怎么改良姜地土壤?
培土是改良姜地土壤,决定生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科学培土才能使生姜发展健壮,产量高。大家都知道,生姜的根茎需要在黑暗、湿润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一旦见光就会停止发展。所以我们也不能盲目培土,而是要根据生姜的生长阶段决定是否培土。假如培土不实,生姜的根茎还会暴露在空气中,严重影响其质量和产量……总之,姜地的培土并不简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生姜种植过程中该如何培土!


 
姜地的培土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般情况下,培土3次为宜。第一次培土是在姜的根茎有3~5个分杈,但又还没有露出地表的时候开始,此时培土的厚度大约为2厘米比较好,不要太厚,不然很容易影响泥土的透气性,使得生姜的新芽发展受阻,根茎分杈削减、发展迟钝。第一次培土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借助小锄或者钩子等农具,把种植沟两侧4~5厘米宽的垄土沿着垄边划到种植沟内,随后浇水。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杂草纵长,又有利于生姜的根茎膨大。
第二次培土应该在第一次培土后的20天后停止,方法同样是将姜种植沟两侧的垄土,用小锄或钩子等推平入生姜种植沟内。这次培土也不要太厚,否则姜的根茎发展困难,影响产量,一般培土厚度为2~3厘米就可以了。
第三次培土又称“大培”,在第二次培土的15天后停止。跟前面两次不同,这次需要将原来垄上的土全部培到种植沟里面去,使生姜的生长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第三次培土非常重要,决定着生姜根茎的生长发育状况,大家要格外注意培土深度,以7~8厘米为宜。如果培土太浅,姜块就会长得又短又粗;如果培土太厚,姜块就会长得过于细长。
除了这三次培土工作以外,我们在生姜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可一旦发现有姜芽露出,也应该及时培土,以免生姜的根茎失常。
生姜地培土的关键还在于每次培土都要联合施肥、浇水一起进行,并且应该先施肥再培土后浇水。第一、第二次培土之前,可每亩施入5公斤复合肥和40公斤生物有机肥,在距离生姜基部15厘米左右远的地方进行条施。千万不要把复合肥施在生姜基部,以免发生烧苗的情况,施肥后培土、浇水。第三次培土正值生姜根茎发展得最快的时期,需肥量大,所以我们应该加大施肥量,可每亩施入50公斤复合肥及75公斤生物有机肥。
生姜的土传病害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通过深耕来对其进行控制,还能起到灭菌效果。怎么做呢?首先要在年前深耕土地,打破犁底层,使耕作层上下通透,熟化土层,保墒效果好。


 
合理轮作换茬,也能避免相当大一部分不良的土壤环境给生姜造成的生长障碍,还能有效切断土壤带菌,减少生姜发病几率,同时充分利用和培养地力,促进生姜健壮生长。对发病重的地块,有条件的地区最好与豆类、玉米、花生、水稻或葱蒜类作物轮作3-4年。
最后,在生姜的整个种植周期,我们都要时刻注意土壤改良。其中最重要的是均衡施肥,重视有机肥、菌剂、中微量元素、腐殖酸、海藻肥等新型功能性肥料的使用;不要集中施用氮磷钾等打话费,应根据生姜的生理需要,按照“少量多次、按需补给”的原则,适时适量补充。

12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44

农友4275

2022-07-09 00:29

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732

2022-07-07 18:08

赞赞赞赞赞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621

2022-07-07 05:57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112

2022-07-06 07:17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861

2022-07-06 04:26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老唐3536

2022-07-05 13:30

??。???。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崔明军农友6069

2022-07-05 12:32

老师讲的太好点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袁乐

2022-07-05 11:39

谢谢你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让心灵去旅行

2022-07-05 11:23

科学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634

2022-07-05 11:13

。。。。。。。\一一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978

2022-07-05 11:08

品种和栽培方法,才能获得更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275

2022-07-05 10:44

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611

2022-07-05 09:38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787

2022-07-05 09:30

6666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992

2022-07-05 07:23

谢谢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611

2022-07-05 07:22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捷足先等

2022-07-05 07:14

值得我们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143

2022-07-05 07:10

讲的好很好长知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市我最傻

2022-07-05 07:01

好狠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621

2022-07-05 06:53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2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