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好果的基础上,如何生产出优质的巨峰葡萄,相对来说就容易地多。主要原因是这个过程能够被非常明显的感知到,许多措施也效果明显,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1、控产
控产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巨峰葡萄的产量与品质之间关联密切,一般来说,当产量较高时,只要降低产量,就能够明显改善到品质提升,比如着色变好,糖度增加,成熟提早等。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产量并不是越低越好,这里需要产量与质量的平衡,通常,优质巨峰葡萄以产量为目标的在2000-3000斤;而以品质为目标的则在1500-2000斤。这样的产量差异虽然在某些时候,确实吃不出太多的差别,但其成熟期以及着色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与其在7月还是8月成熟的差异有关。
2、套袋
套袋对于南方巨峰葡萄的露地栽培非常重要,能够解决农药的果面污染以及保护果实果粉的完整性。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果品安全质量是一个市场准入性的指标,并且越来越重要,而果面的干净能够有效提升商品性和溢价性能。套袋也同样适用于避雨以及大棚栽培。
深红色的巨峰葡萄
3、水分管理与裂果控制
裂果是巨峰葡萄果实商品性影响最大的生理性病害,而产生的原因在于水分管理的失调或者说是遭受了自然灾害,如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裂果的问题,水分管理是不成问题的,干了灌一点,随意就好,而由于巨峰品种中易裂果的问题,使得水分管理的难度就大了。因为水在土里面有时不容易看出来,而水太多,枝叶生长容易变旺,水太少时,怕的是补水时造成裂果。因此如何使土壤水分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是管理的难点,我的经验是前多后少,特别是开始着色时保持较多的水分,而进入成熟后期则适当地控水少一点,而最为关键的是进行避雨栽培,以防成熟期的雷雨这类强降雨对土壤水分急剧变化。
4、控制生长势
成熟期依然需要对架面进行整理,保持合理的叶面积系数。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土壤中氮素的减少,适当地补钾,保护叶片以及枝叶修剪都是重要的措施。关于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与氮素的问题,主要使用长草来调节,让畦面的草在着色期前尽量的长,可以适当地减少土壤中的氮素。而在葡萄成熟前应进行割草以有利于葡萄的采摘。其次是在出梅后的补水中,可以适当地施钾肥,以提升品质,并且当巨峰葡萄架面过密时,应及时修剪副梢增加照片光照水平。其核心的内容是对于生长势或者生长状态的控制。
5、采摘成熟度
采摘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到巨峰葡萄品质,一般来说,当果粒的的果柄连接处的青色消失时,基本上能够说巨峰葡萄已经成熟。由于每一个葡萄园中巨峰葡萄果实成熟的表现并不一致,因此需要种植者去感受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什么样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品质。我喜欢早上葡萄的硬实,也喜欢月亮初上时果实的香味。我喜欢巨峰刚刚成熟时的酸甜可口,也喜欢9月份最后的果实的甜糯粉实。
巨峰的二次果,着色相对较好
当我们面对座果后的巨峰时,该留下那一些果穗是需要尽快选择的,而留多少需要跟生长相适应,以果压树有时也是一种选择,然而最后留下来的依然需要明确,对于巨峰葡萄来说,近着色时的数量并不能太多。在劳动力足够或有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疏穗是提升果穗外观形状的重要措施,对于高品质巨峰的种植是非常值得的。在此基础上,维持架面的叶面积和良好的照水平,适当地钾素营养,生草栽培和水分的平衡、套袋栽培这些都是常规的管理,重点是对树势的评价与度的把握。而最后的效果来自于采摘,因此了解自己的巨峰葡萄的品质表现,从而采出最为优秀的巨峰葡萄,而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总结下种好巨峰的难度在那里?
总之,巨峰葡萄的种植难度,在于其品种之中对于各种要素的敏感,特别极为严重的落花落果。当你不在意一串葡萄上长几粒,不在意大的小的,不在意黑的还是红的,只在意最后吃到嘴里的感觉。巨峰自然是好种的,然而当我们在意上面这些时,巨峰葡萄对于环境以及自身生长的敏感性,使得其最为理想的状态往往难以达到,难以持续,需要持续的调节与改进,加上葡萄一年一个生长季,以及气候条件的不可控和不可预期性,使得一旦出现问题只能下年再来,这种在种植技术里增加的运气成分,是巨峰葡萄种好难的关键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巨峰葡萄种到后面,需要用大棚来种植的原因了。
关于巨峰葡萄就说到这里吧。
感谢阅读。
转发0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