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花生是北方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一直持续增长。而进入6月份,高温多雨天气增多,花生很容易感染病虫害,而花生感病以后,会严重降低荚果产量与品质,使得农户经济效益下降。对于花生病害,我们一定要积极预防。
对于花生来说,夏季既是旺盛生长季节,但又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种过花生的农民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周一的时候,就有粉丝朋友私信农学博士:她家种了十亩地花生,有两块地植株出现了枯萎现象,他觉得是患了白绢病,想让我帮忙确认一下。通过仔细区分,我也赞同这位农户的判断,是白绢病危害。
现在的花生正处于荚果膨大期,是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发生白绢病,会给种植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可能很多种植户对花生白绢病不是很了解,今天,农学博士就从发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花生白绢病的相关内容。
为了更好对花生白绢病进行综合防治,我们务必要了解并掌握这种病害的主要发病症状,根据这些症状特点,尽快找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白绢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茎部、果柄、荚果。在花生苗期,根部发病,茎基部会变褐软腐,上面出现云纹状病斑,表面也会长出一层白色绢丝状菌丝体。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圈以后,花生幼苗就会逐渐萎黄枯死。而在成株期发病,花生茎基部会变褐,在发病部位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完全覆盖病部,并逐渐蔓延到植株中下部茎秆,在不同枝叶、不同植株间传播。当土壤潮湿时,病株周围的土壤也会布满一层白色菌丝体。到了花生的发病后期,菌丝体里面会形成很多球状菌核。对于发病花生植株,叶片在强光下会呈现闭合状,而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变黄、边缘焦枯,最后直接枯萎死亡。受害茎基部组织出现腐烂,皮层脱落,仅仅剩下纤维状组织。受到白绢病菌侵害的果柄、荚果也会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现湿腐状腐烂,如果拔起,植株容易折断。
花生白绢病属于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抵抗干燥能力,越冬方式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以存活多年。花生白绢病也可以通过花生种子、种壳、浇灌、雨水冲刷以及昆虫进行传播。病菌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5-35度,土壤含水量为40%-50%,空气湿度为80%-90%。特别是每年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很容易造成花生白绢病暴发流行成灾。
1、土地连作利于病原菌积累
老花生种植户都知道,新种植地的发病率较低,即使发病,对产量影响也很小;而连作重茬种植的地块,如果发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影响到最终产量。另外呢,如果与甘薯、棉花轮作,整体发病情况较重。
2、高温高湿天气利于白绢病病菌繁殖
上面已经讲到了白绢病病菌适宜生长条件,而最近高温多雨天气,正适合病菌大肆繁殖传播,引起病害大流行,而到了7月份,会进入白绢病的发病高峰期。
3、日常管理不当,导致植株抗病能力变差
如果施肥不当,尤其是偏施氮肥,会使植株徒长,更容易受到病原菌侵害。另外,施肥不均衡,花生长势会受到影响,植株的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另外呢,在很多山区,由于严重供水不足,容易造成植株长时间缺水,使植株根系生长缓慢,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不足,导致植株衰弱,容易感病,尤其在花生荚果膨大期最为明显。
4、地势低洼、土壤板结的田块容易发病
在地势低洼的地块种植花生,致病病原菌会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导致病菌在低洼地大量积累,发病几率也会大幅度提升。容易积水的地块,土壤也容易板结,通透性会变差,根系生长减弱,导致植株抗病能力变差,加大了病害发生概率。
【提醒】
花生白绢病发病与温湿度密切相关,气温高低决定发病早晚,湿度大小影响发病轻重。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白绢病菌生长,尤其是雨后骤停、久旱骤雨,白绢病发生很严重。如果花生种植密度大,田间阴蔽,通风、透气性差,在降雨增多以后,很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发病自然加重。
作为一种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白绢病在花生荚膨大至成熟期才会表现出症状,如果在发病后再进行防治,效果很差。因此呢,我们应该从花生播种期就开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1、选择抗病、无病花生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高产抗病品种进行种植,这是防治花生白绢病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目前,市面上抗病品种不是很多,多数花生品种都是容易感染白绢病,抗病品种主要有花育17、丰花1号等。另外,要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种植。
2、合理轮作
轮作是病害防治的常用措施,既能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让土地得到足够养护。提醒一点,与花生一起轮作的植物要谨慎选择,尽可能避免重茬。花生地轮作,能够让土壤养分更加均衡,土壤性状得以改善,尽可能保持、提高、恢复土壤肥力。推荐花生和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比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轮作时间最好在3年以上,尽可能减少病菌积累,降低发病率。
3、土壤处理
我们可以在地表撒施杀菌剂,以有效消毒土壤,推荐用50%甲基硫菌灵、40%甲基立枯磷、40%菌核净拌细土,均匀撒施在土表,尽可能减少初侵染源。在花生采收以后,我们应该深翻土地冻垡,以消灭残留病菌,减少田间越冬菌源。
4、增施有机肥,并坚持配方施肥
由于到了生长中后期,花生果针入土,不适宜施肥。所以呢,花生一定要施足基肥,一般结合耕翻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以满足花生植株对三要素需求,到了后期,再叶面补施钙、硼、钼等微肥。科学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有效增施微肥,能够培肥地力、调节土壤养分结构,有效抑制白绢病菌繁殖发育,促进花生植株健壮生长,以实现控制白绢病的目的。
5、起垄覆膜播种,做到合理密植
在花生播种覆土以后,用乙草胺喷酒垄面和垄底,以防除杂草,并及时覆盖地膜,地膜四周需要用土压紧封严。推荐起垄栽培花生,可以疏松土壤,加厚耕作层,有利于花生果针下扎,可减轻白绢病发生,增产效果显著。
6、化学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我应该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喷药:在发病初期,应该喷施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1500倍液,每株保证喷淋药液100-200毫升。
(3)灌根:到了花生结荚期,我们可以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处理,也可以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交替喷雾2-3次,间隔7-15天喷施一次,注意喷匀淋足。
农户在种植花生过程中,如果不能科学防治白绢病,容易导致白绢病呈现加重发病的趋势,就会对花生产量、品质造成巨大影响。针对花生白绢病,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坚持预防为主,从选种整地、合理轮作、合理施肥、药剂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开展综合防治策略,以促进花生高产优质,保证种植户经济效益。
转发0评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