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心得

韶关浈江区朱亚清

2021-07-12 17:40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韶关市浈江区朱亚清
   杏鲍菇工厂化袋栽在这几年内快速发展,种植企业也越来多,技术也不断地完善,产量也越来越好,但是杏鲍菇出菇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变的环节,所以很多企业因技术不够过关,难以解决这突然袭来的变故,最后以关闭或停产机而告终。在该公司杏鲍菇出菇管理技术高,杏鲍菇产量高,品质好,但生产不稳定,没有任何跟踪记录,出现问题只是依据个人的理解去解决,效果不理想。通过6个月的学习,深刻地体会到杏鲍菇生产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如果能把各环节做到标准化,具体化,科学化,才能做到稳中求进,再创新篇章。
对杏鲍菇栽培理解
杏鲍菇栽培管理包括配方、灭菌、接种、菌种、养菌、出菇管理。它们之间既独立,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配方是根本,是科学搭配的营养来源,是直接决定产量高低;灭菌、接种、菌种是咽喉,是栽培杏鲍菇成败的门槛;养菌是关键,是营养的积累,决定出菇管理的难度;出菇管理是精髓,是营养的转化过程,决质量与产量。
一、配方是杏鲍菇栽培的根本,决定产量高低。良好的配方是栽培杏鲍菇的各材料科学塔配,便于菌丝的分解及营养的积累。C:N的比例及各材料搭配的紧密性是制定配方的关键。选的材料要考虑其新鲜度,颗粒大小,是否有利杏鲍菇菌丝进行分解,配方各材料粗细搭配要科学,过松过紧都不利于菌丝营养积累;配方各材料组合灭菌后PH=5.5~6.0。另外,配方中N源是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主要营养来源,但过多N源反不利子实体的分化。N源多菌柄粗壮,棉籽壳多菌盖厚。因此,良好的配方是直接决定产量高低的本质。
二、灭菌、接种、菌种是咽喉,是成功的门槛。通常情况,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灭菌都采用高压灭菌方法,必须保证菌包内温度达到123℃保持90mih.这样灭菌比较易彻底;出炉时要趁热出炉,菌包在90℃以上出炉,可以减少气压的原因引起污染,另外,灭菌器与接种室无菌车间连在一起,出炉就降低污染的概率;菌种要求在养菌时不能超过23℃,氧气充足,菌丝强而有力,同时在菌种还有3cm左右到长满后5天内使用,不可超出菌龄使用。如果灭菌不好,接种感染或菌种老化,在后面菌丝培养无从谈起。这三个环节任何一个出问题都没有正常菌包或没有菌包出菇更谈不上收获。所以说它们是栽培杏鲍菇成功的门槛。
三、养菌是杏鲍菇载培的关键,其决定出数管理的难度。养菌实质是菌丝体营养积累的过程,在合适的温度下,菌丝生长快、粗、壮。养菌时包内温度不能超过24℃,二氧化碳农度不高于3500ppm,养菌这个过程分为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和菌丝体成熟(营养充分积累)阶段。菌丝体的生长发育阶段是菌丝从萌发到长满包为止,这一过程在行业内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菌丝体成熟阶段称为后熟期,对后熟期在行业内众说纷纷,但大多数认为10天,其实后熟期并非一定要10天,要根据当地气候,出菇方式,菌包质量,发菌时间而定,所以有人认不用后熟期也不是没道理。在养菌过程能科学的、最大化使菌丝体积累营养,使出菇管理更容易,间接影响产量及菇形。
四、出菇管理是杏鲍菇管理的精髓,决定品质和产量。出菇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一菌丝体将分解培养料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子实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变量很多,包括菌包的质量,天气变化,不同时期的5要素变化,设备变化等,通过科学地调控以上的变化因素,使菌丝体营养实现最大化的转化。在这过程中,水份,光照,温度,co2浓度,内循环是调节菇体的形状,颜色,质量的关键,要灵活应用,好品质高产量就从此而生。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

农友9542

2021-07-13 18:12

学习了,涨知识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