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病虫害防治,很多菜农反映,明明喷药很频繁,为什么病害还是“反复发作”防不住呢?
原因分析
这与菜农喷药部位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用药时,很多菜农往往只注重喷施发病部位,如叶片、茎秆、病果等,而忽视了喷施地表,其实地表也是病原物潜伏的重要场所。
例如,低温季节是灰霉病的高发期,棚室中一些染了灰霉病的叶片、果实或残花若不及时摘除而遗落在地表后,部分病原孢子也会随之洒落在地表,并通过浇水、人为走动等方式进行传播、扩散。另外,某些病害的病原孢子落在地表后,还可在土壤中进行越冬越夏,并安然度过歇茬期,待环境条件适宜时,再接着侵染下一茬蔬菜。
还有菜农们比较熟悉的蓟马,因蓟马有趋嫩性,所以菜农用药时都比较注重喷施心叶、花朵或叶背等部位,但蓟马还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基本不出来活动。由于菜农用药忽视了地表,那些隐藏在地表或土块下的蓟马,不能接触到药液,进而还会继续为害蔬菜,结果导致防治效果差。于是菜农们便进入了越防不住越加大药量的恶性循环,最终使蓟马出现了抗药性,很难防住。
所以说地表是很多病原菌和害虫潜伏和繁殖的场所之一,因此在病虫害防治时,建议菜农朋友除了重点喷洒植株各个部位外,不要忘了再喷一喷地表,以避免病原菌和虫卵进行再次传播和危害。
转发0评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