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中的小村涅槃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变迁记
本报记者 李朝民 雍敏
没想到,上海市普陀区竟然静卧着这样一个村子。
它是一个涅槃重生的村: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经过66年的岁月磨砺,当年的新村逐渐变成了“老村”。因住房条件局促,违法建筑便见缝插针。2017年,区域内5.6万平方米的违建被依法整治。
它是一个名声籍甚的村:荣获过“中国街道之星”“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全国文明单位”等国家级荣誉140余项,“上海市红旗单位”等市级荣誉330余项。
它是一个睦邻友好的村:60多年来,前来的外国友人络绎不绝,已累计接待了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外国友人,他们中间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但更多的则是慕名前来社区观光的旅游者。
它就是曹杨新村街道,辖区面积2.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1万人。区域环境优美,共有中小道路20条,其中包括花溪路、枣阳路等10条“上海市林荫道”,绿化总面积逾55万平方米,覆盖率达37.5%。
曹杨新村有着怎样的涅槃故事?近日,记者来到曹杨新村,以期寻索答案。
这里的拆违很高效
俞家弄是一个城中村,共有470户、1600余人,实际居住者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房约500间。小区共有20多家无证无照小商铺,多为餐饮店、理发店、果蔬店、杂货铺、修车铺等,迎检条件、居住环境相对较差。曹杨新村街道创建市容综合管理示范街道期间,俞家弄是区域内唯一“拖后腿”的小区。
鉴于现状,2017年,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市、区的统一部署,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五违”(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整治攻坚战。
谋定而后动。曹杨新村街道把违建的全面排摸作为突破口,采用面上普查、块上核查、点上勘查等多种方式。经过“三查”,每个居民区形成了一区一台账、一区一方案,一点一档案,并根据年度目标任务确定了4300余个整治点位。
目标明确后,曹杨新村街道以网格为单位落实责任,健全完善了党政领导分工牵头,居民区、职能部门、机关干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以签约压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保证了“五违”整治工作的有序有力高效推进。
北岭园共拆除违建70余处,是曹杨新村街道违建拆除最多的一个居民区。随后,在拆完后的北岭园召开现场观摩会,其他居民区也纷纷响应,“五违”整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
不过,在如火如荼的拆违进程中,曹杨新村街道却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单一的拆除而不能及时改善小区整体环境面貌,就达不到“五违”整治的目的。
于是,在桂杨园居民区,曹杨新村街道开始试点拆违后的“四统一”工程,即统一飘窗尺寸、统一粉刷外墙、统一污水管排放、统一空调外机摆放。把拆违后的公共空间打造成主题广场供居民活动,桂杨园在整治中华丽变身。
今年72岁的桂杨园小区居民叶国勇说:“现在咱们的小区变得像花园一样,住着舒心,很喜欢。”
采访中,有一个故事频频被提及,那就是“拆违拆出个空中花园”。
杏杨园小区内唯一的自行车棚,是违建,应当予以拆除。如果简单拆除,将直接影响小区居民停车。经民主协商,最终将拆除方案调整为改建方案。
对车棚整体进行改造时,将车棚向内退缩,腾出环浜沿岸3米通道,使其符合河道沿岸违建整治要求。同时,还增设安全充电桩、消防喷淋等,并在车棚顶部打造了一个空中花园。如此拆违,老百姓赞不绝口。
“我们不仅仅把‘五违’整治当作任务,更是把它当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际行动。”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顾晓鹏说,“目前,从‘五违’整治到‘无违’居民区(街道)创建工作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这里的外交很活跃
在曹杨新村街道,“做一天上海人”
涉外旅游接待项目,很火!
目前,“做一天上海人”活动以反映居民日常生活和中国传统特色文化为主,主要有民俗民风、民间艺术、中国功夫、中医保健、健身锻炼、文化教育、慈善爱心、居家食宿等方面。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外国游客的不同需求。
据了解,“做一天上海人”活动开展以来,曹杨新村街道的很多居民都扮演着民间大使的角色,在社区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演绎了许多美好故事。
周康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曹杨一村的居民,接待外宾已有15个年头,迄今为止到他家参观、用餐、交流的国外游客已超过6000人次。
每当有外宾来访的日子,周康乐一大早就骑着助动车去菜市场买菜。“腌川红烧圈子”“松江鲈鱼”等上海本帮菜,都是他用来招待外宾的家常菜。回来后他与妻子一起忙活,每次标准餐包括六道冷菜、四道热菜,还有馄饨、汤圆、蛋炒饭等主食,水果、啤酒、饭后甜点等配餐,夫妻俩足足要准备一上午。
地道的上海本帮菜,虽然用料普通、菜品家常,但凡是吃过的外宾都对其赞不绝口,不少故地重游的外宾都希望能够再来尝尝周家的标餐。在餐桌的一旁还专门安置了一个小圆桌,上面摆好了做馄饨的各种材料,对这种中国南方特色点心有兴趣的外宾,还可以在周康乐家现学现做现吃。
通过一顿饭,不少外宾与周康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几年前,周康乐和外孙女一起接待过一对美国老夫妇,后来外孙女赴美读书,这对老夫妇特意开了3小时的车去接机。读书期间他们也不时去学校探望孩子。“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外孙女的毕业典礼上,他们也去了,就像一家人一样。”周康乐说。
周康乐说,有经验的老外都知道,来上海旅游看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地标性建筑田子坊、琳琅满目的名牌购物街并没什么稀奇,而能来到普通的上海家庭做客,吃到正宗的上海菜,才是真正的“上海深度游”。
一位名叫威廉的美国游客,曾携夫人参加了“做一天上海人”活动。回美国后,他写了一篇报道,把所见所闻在亲友、邻居间广为传颂。仅隔半年,威廉又兴致勃勃带了一个团来到曹杨新村街道,并热情地给大家做导游。
间歇时,大家发现威廉有一些伤感。询问后得知,他回国后就与妻子离异了,故地重游难免触景生情。但令居民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他的前妻也组织了一个旅游团来曹杨街道。曹杨人很自信地认为,这对已经劳燕分飞的曾经夫妻,就是因为对曹杨的共同热爱才促使他们再一次殊途同归。
“做一天上海人”活动让外宾喜欢上了上海。不少外国友人在留言簿上吐露了心声,诸如“这里能让我看到上海的新风貌,看到中国的新变化。”“在新村看到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愿你们永远进步。”
如今,曹杨新村街道就是靠着这份“原汁原味”,每年吸引300批次左右的外宾团队“深度游”。“做一天上海人”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全国旅游观光十四条专线之一,作为中国社区建设的一个先进典型向世界展示。
这里的居民很幸福
在曹杨新村街道,如果要问谁家的日子过得最美,不少人认为非周菊秀家庭莫属,因为她家刚刚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走进周菊秀老人的家,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客厅里摆放着丈夫邱连华的上百件根雕作品,家中卧室、客厅墙壁上所挂的绘画作品都出自周菊秀之手。
周菊秀说,绘画是她儿时的梦想,但年轻时既要工作,又要养育3个孩子,没有时间去实现。退休以后,带着圆梦的渴望,她走进老年大学,真正从零开始,学习国画。10余年来,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潜心临摹、创作,现在已小有成绩,所画的作品光是仕女图都已经有近百幅。邱连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根雕结下了不解之缘,将树根变成了一件件惟妙惟肖的工艺品,得到了国内外友人的高度评价。如今,夫妻俩人成为曹杨社区有名的民间艺术家。
在家庭中,周菊秀不仅是一位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妻子,还是一位和蔼可亲、教子有方的母亲,早年邱连华支援外地建设经常不在家,周菊秀承担起全部的家庭重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孩子们作表率,教导孩子们“先做人,后做事”。
除艺术创作外,闲暇时周菊秀夫妇还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热心帮助社区“空巢”孤寡老人。尽管都已80多岁,但他们仍然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奉献爱心。夫妻俩男刻女画,琴瑟和鸣,恩爱有加,相伴到老。
“周菊秀家庭只是幸福曹杨的一个典型代表。”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严玉鹏说,“今后我们会继续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切实提高曹杨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转发0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