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入袋归仓。
农机手忙收割。融媒体记者 莫怡瑶 摄
人与自然和谐的丰收画卷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
早稻成熟进入收割期。融媒体记者 莫怡瑶 摄
盛夏骄阳下,钦南区沙埠镇油路村的田野铺展开一片耀眼的金色海洋。350亩连片早稻饱满低垂,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奏响丰收序曲。走进稻田,只见四台收割机隆隆驶过,稻谷瞬间完成收割、脱粒、装袋的华丽蜕变,在轰鸣的交响中,一行饱含希望的稻谷被“收入囊中”。
“今年早稻大丰收了!沙埠镇油路村350亩高产攻关(增密增穗)田,经测产,片区平均亩产达454.17公斤,同比增加16.35公斤,增长3.6%。”油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家宾立于田垄之上,凝望着金穗铺满沃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丰收不仅是土地的慷慨赠予,更是村集体经济的坚实支柱。去年油路村村集体年收入达30.93万元,其中水稻种植贡献过半,超19万元。
近年来,沙埠镇以油路村为示范点,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群众合作种植”创新模式,在党组织引领下,合作社统筹实施,村民精耕细作,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支撑,实现了从育秧到收割全程机械化的蜕变。沙埠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吴昊介绍,这一模式使种植成本降低30%,平均亩产超900斤,每亩增收300多元,实现了土地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益的多方共赢。
仓廪足而民安。2025年,钦南区全区早稻种植面积约10.07万亩,目前收割已近尾声。据钦南区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负责人黎巨作介绍,钦南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双轮驱动,持续强化农技服务与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应用,全力筑牢粮食稳产增产根基,让“米袋子”充盈成为民富村强最坚实的底气。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融媒体记者 陈 妮 摄
来源:钦州日报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