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湖南农业大学(官方)

2020-11-29 18:27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宁乡的花猪、安化的黑茶、古丈的毛尖、华容的芥菜、沅江的芦笋、汉寿的甲鱼、澧县的葡萄、南县的小龙虾、麻阳的冰糖橙、隆回的金银花……近些年,一个又一个亿元、10亿元、数十亿元乃至百亿元级特色农业产业,在湖南的县域兴起。

农业特色产业的兴起,不仅让湖南老百姓的舌尖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美味,也带动了该省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在麻阳县,农民人均收入中有近一半来自冰糖橙;在古丈县,总人口14.5万中,茶叶从业人口达5.1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一切的背后,绕不开高校科技扶贫的努力。据统计,湖南40%以上的涉农龙头企业应用了湖南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全省主要农作物推广新品种40%左右由该校选育,年推广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

一位教授,就是一个产业的火种;一个专业,就是一个产业的支撑;一个基地,就能带动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是湖南农大带动和服务产业的能力,而背后,则是湖南农大服务社会的模式。

其模式是什么,又给县域农业发展和高校精准扶贫带来哪些启示?

如何激励师生走出校门走进农村

已经回到学校三个月的莫鸣,仍念念不忘江永县。对于县里的情况,他如数家珍:“江永县有28万人,其中20万人是农民。江永有‘五宝’:香芋、香柚、香姜、香米、香菇……”

莫鸣是湖南农大商学院教授,2017年9月,他到永州江永县挂职科技副县长,同时担任了江永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

到达江永后,他以“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卖”为导向,整合省派科技特派员、省“三区”科技人才和万名工程科技专家“三支队伍”,创新性开展“技术+营销”双轮驱动式产业扶贫模式。重点发展“江永五香”特色农产品,其中江永县的香芋和香柚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以上。

像莫鸣这样的科技副县长,近5年,湖南农大就派出了40人次。同时,他们还派出省派科技特派员500人次、省“三区”科技人才1000人次、现代农业万名科技服务人员1000余人次。近10年来,该校有4万多人次师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把新品种、新技术送到企业、送到田间地头,共推广动物和植物新品种、新技术200多个(项),带动了农民增收。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湖南农大首先解决了一大关键问题:农大姓农。“坚定不移地服务‘三农’,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我们不变的初心。”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说。

而在社会服务中,湖南农大面临的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大背景是,近年来,湖南着力打造千亿元级农业产业,正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多种新型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企业兴起,农业产业科技需求明显增加,技术人才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如何应对这种需求?

湖南农大在顶层体制机制上作出了一系列变革。第一是打通服务渠道,让师生能下去、下得去。该校与76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180多个涉农企业签署科技项目合作协议。

第二是强化统筹,加强领导。该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优秀人才服务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有关工作。在全省布局了6个综合示范基地、50个特色产业基地、100个专家服务站,建立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学院实施的优秀人才服务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领导工作机制。

第三是让师生下去有保障、有动力。湖南农大从收入分配、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服务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如科技特派员,湖南农大规定,科技特派员在服务期间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经有关职能部门考核合格,发放科技特派员岗位津贴。学校在职称评审文件中规定,未满35周岁申报副教授者,一般应具有到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行业(企业)基层一线服务6个月以上的经历。

这大大提高了教师服务基层的积极性。“除享受地方政府的规定待遇外,我在学校的待遇全部享受。”莫鸣告诉记者,经考核合格的,学校年终还按月份给予适当补助,“当然,最大的动力还是我能在基层锻炼能力,熟悉基层,更好地反哺教学科研。”

如何打造搬不走的“三农”服务平台

古丈县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

古丈有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素有“茶叶之乡”的美称。但由于多种原因,古丈茶产业一度面临品种退化、茶园低产、工艺陈旧、市场疲软和品牌弱化等困境。在湖南农大的帮扶下,古丈茶业由2000年以前的不足1000吨的产量及7000万元的产业规模,现已发展成为产量8000多吨、综合产值近9.3亿元的茶产业。

古丈的茶叶产业为什么能不断壮大?光靠几位专家技术指导一下是不现实的,必须有长期对接的平台和合作机制。

“我们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首先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业需求建立基地,在基地建立服务团队,同时,给予团队工作经费保障。”湖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肖调义说,这样就形成了“项目需求+服务基地+人才团队+工作经费”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非常有效,解决了过去科技服务“蜻蜓点水”的问题:一是强化了科技服务团队的责任心,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二是解决了区域特色产业的准确定位发展,保障了人才团队持续不断的服务。

在古丈县,湖南农大就与古丈县委、县政府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建立了项目、基地、团队,并给予了经费保障,一帮扶就是18年。

湖南农大自2001年起相继选派陶栋材、徐超富、魏勇、唐文源、王坤波等5名技术骨干到古丈县挂职科技副县长。同时选派20多名优秀专家、教授到古丈县开展“湖南省省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湖南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科技服务工作,助推古丈县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是2012年以来,湖南农大团队组织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到古丈县现场讲座20余次,从茶业规划、茶叶栽培管理、茶叶加工技术更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开展了茶叶技术培训,全县共培养茶叶技术骨干2600余人、茶艺人才332人,还专门选派210名农技干部、专业大户和企业负责人到湖南农大学习茶学专业知识,提升古丈县茶产业技术力量。

他们还借助校县共建的“古丈有机茶特色产业基地”,完成并逐步实施了《古丈县红石林镇列溪村(杜家坡)500亩观光休闲高标准有机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和《古丈县竹溪湾茶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规划》。通过4年努力,培育了英妹子、溪州茶业、牛角山茶叶合作社等企业品牌,让古丈一举拿下了“中国名茶之乡”、美国加州世界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金奖”等桂冠,大大提升了古丈茶叶品牌的知名度。

以刘仲华为代表的专家团队,直接帮助古丈县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立了大湘西茶产业技术骨干培训基地,启动了“茶产业人才精准培养计划”,帮助古丈荣获“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为古丈红茶新品牌“古丈红”“古丈红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提供了关键性学术技术支持。

古丈县委书记杨彦芳介绍,古丈茶今天产值达到9.36亿元,茶区百姓因茶而致富,得益于湖南农业大学创立的“古丈茶产业发展模式”。湖南农大以实际行动体现高校的使命担当,长期以来利用资源人才优势根据古丈不同阶段发展需要订单式精准帮扶,持续多年不间断指导,让古丈茶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实现了质的飞跃,将古丈打造成大湘西地区茶业良种繁育中心、茶人才培训基地、茶叶茶产品集散中心、茶科技辐射中心,有力助推了古丈茶乡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古丈只是湖南农大基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他们围绕湖南传统优势农业产业(水稻、油料、生猪、蔬菜、果树、茶叶、水产、玉米、花生、烟草、中药材等)发展需求,在长沙、衡阳、岳阳、湘西、永州建立了6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围绕生猪、茶叶、葡萄、柑橘、淡水鱼等特色产业建立了60个特色产业基地和100余个专家工作服务站。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个。目前已有100个专家服务站投入运行,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技扶贫、民生服务等方式,引领和带动地方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推动了湖南地方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何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金银花是多年生药用植物,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贫困到极点”的隆回县小沙江地区的山民们,利用当地海拔上千米的气候资源与山地资源,开始种植金银花。

记者10多年前就曾在当地看到,漫山遍野都是金银花,产品远销国内外,村民们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本以为这条路可以平坦顺利地走下去。但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金银花产业遭遇了几大难关甚至生死之关。所幸,有了湖南农大副教授彭国平。

彭国平从2010年起就在隆回县担任省派科技特派员,主要针对隆回县金银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由于当时金银花市场价格火爆,全县各地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高峰期年产干金银花1.5万吨,销售额达到10亿元。

但当地金银花产业意料不到地迎来了第一大难关。经过了40多年栽培,当地发现金银花种植过程中出现了“易死苗”“病害多”“产量不稳”“单株产量低”等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彭国平一头扎进了田野里,归纳出了“金银花移栽后死苗16个原因及其防治方法”,解决了困扰金银花栽培的技术难题,金银花产量提高20%以上。

第二个生死关马上来临,这样一个当地巨大的支柱产业,却一直在应用传统的熏硫干燥技术加工产品,2013年,媒体报道了隆回县金银花“熏硫加工”问题,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隆回金银花无法销售,价格从150元/公斤下降到20—30元/公斤,金银花产业怎么办?

值得庆幸的是,2012年,彭国平就已关注到隆回金银花产业的未来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研究出“无硫低温原位快速循环变温干燥技术”,成功地化解了金银花“熏硫加工”危机,且每年为隆回带来上亿元的效益增长,使金银花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像彭国平这样,湖南农大在科技创新上,突出产业技术链构建。一方面,根据区域特点,体现区域代表性,必须是地方政府和农民有强烈愿望,迫切需要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产业技术链的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领域布局,鼓励区域性“龙头企业+示范基地”。

“我们改变过去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专家团队在扶持全省主导产业时,不仅抓住单个产业进行技术攻关与科技推广,还注重‘全产业链’思维,助推产业做大做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邹学校说,在产业领域上,学校强调突出产业优势,所选择的产业必须是本省的农业优势和特色产业,而且要突出创业优势。在这些优势和特色产业链上,应在某一个环节或在某一个方面已形成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有学术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学术领军人才,他们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能够在产业技术链上带动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集群的形式,能够支撑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在该校,以刘仲华教授为首的教育部创新团队,紧密结合黑茶产业链开展全程对接服务,推动湖南省2014年黑茶实现综合产值78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安化黑茶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好、带动能力最强的富民产业。

以邓子牛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依托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开展服务,全产业链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建立起品牌、销售、金融、技术和信息服务5大服务体系,麻阳县农民人均收入中有近一半来自冰糖橙,麻阳冰糖橙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达28万吨,享有“中国冰糖橙第一县”美誉。

……

“全产业链”思维极大地增强了该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据统计,湖南40%以上的涉农龙头企业应用了湖南农大的科技成果,全省主要农作物推广新品种40%左右由该校选育,年推广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该校先后带动了油菜的“品质变革”和杂交水稻的品质与产量协同发展;将澧县打造成为“南方的吐鲁番”,产值10多亿元,带动了当地10万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宁乡花猪快速发展,2017年产销达20万头,产值20亿元,产品深加工率达30%,成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为隆平米、临武鸭、东江鱼、永州熙可、湖南烟草等系列湖南名优农产品品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如何办出没有围墙的农业大学

在花垣县麻栗场镇望高村,一朵朵大马士革玫瑰花绽放着美丽的青春,科普文化摄影基地人流如潮……往来的游人,无不凝神观赏,流连忘返。

“美丽乡村,就得要有乡村味道。”今年6月,湖南农业大学在其长期帮扶对象——望高村建立了大学生写生创作基地,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走入望高村,以“苗族和农耕”为主题的院墙文化走廊,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流连忘返。品黄桃、赏玫瑰、游紫霞湖、吃农家饭……村民通过文化扶贫带来的实惠,对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项目充满了信心。

立足三湘四水,不断延伸的社会服务拓展了湖南农大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的空间,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学生们在基地里实习实践,认识乡村;同时也成为很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完成科研论文、专业硕士博士论文的基地,让湖南农大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我们的社会服务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而是要反哺人才培养,回归大学本位,回归爱农初心。”陈弘说,建设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把基地作为反哺人才培养的平台,既增强人才培养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和情怀,增强了农大学子投身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湖南农业大学便先后开展了“双百富民工程”“大学生与农民双向素质拓展”等活动。2004年以来,该校每年暑假都会组织30支以上由专家教授牵头,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高年级大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服务团队,赴各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专题调研等精准帮扶活动。15年来,学校博士团共组建团队400余支,参与研究生达3500余人。

同时,近3年来,湖南农大对接国家和社会需要,顺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以农业技术人员、新型农民培育等为突破口,着力在村官提质、村民强基、产业增效、创新驱动四大工程上下功夫,培训层次丰富、师资配备精准、授课形式多样、持续服务到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个,为省内外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领军人才10000余人次,为农民和农业创造效益逾亿元。

专业“对口”,知识“对味”,技术“对路”的课程培训,不断增强农民掌握科技知识的能力和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长沙县慧阳专业种养合作社的刘跃赛,通过培训尝到致富甜头,从白手起家在20亩的基地上种植葡萄、火龙果、水蜜桃,养鱼养虾到今年产值超过100万元,如今,每年的葡萄协会培训他都是最积极的一个。来自长沙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火雯说,这两年参加了湖南农大的培训后,她改变了生产、管理模式,无花果基地产量达到500公斤一亩,并创立了“互联网+农业”模式,4个多月就销售100多万元。“可以说,培训让自己重新认识了农业,做好农业既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需要有农业情怀、愿意为农业发展付出。”火雯说。(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吕志 彭可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30日第4版 版名:新闻·深度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2

农友3312

2020-12-03 01:25

嗯嗯 对的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A渭南农牧业机械与设备供应商@小刘

2020-11-29 19:39

22558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