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狮子山,山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十分充足,独特的农业小气候为葡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的葡萄真好吃,甜!”8月3日,在泸溪县武溪镇黑塘村狮子山葡萄园里,专程前来现场采摘的游客,忍不住夸赞:这里是泸溪的“吐鲁番”。
杨宗权,泸溪县武溪镇黑塘村狮子山人,1970年出生,一个地地道道的苗家汉子。经过多年打拼,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泸溪 “吐鲁番”引路人和致富能手。
杨宗权所在的狮子山组,田少地多,祖祖辈辈靠种几亩薄田度日。1989年,19岁的杨宗权独具眼光,看中了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决心改变老一辈的耕作方式,向山地“淘金”,开始试种葡萄。第二年,杨宗权的葡萄园如期挂果,村民纷纷跑来看“稀奇”。到了8月,葡萄成熟了,他挑到武溪街上卖,最高价每公斤30元。他说:“当时几公斤葡萄,相当于一个干部的月工资。”初次尝到甜头的他决定扩大规模,但是因为没有技术保障,经常大面积绝收。特别是1998年,雨水过多,病菌难防,几乎绝收。杨宗权这才意识到,没有科学技术寸步难行。于是,到新华书店购买农业书籍;省下烟钱到长沙购置书籍和光碟;安装“天锅”看央视七频道;参加农业部门的各种培训班。边摸索、边试验,发现土地里缺少一种硼元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很快就解决了这个让人苦恼了好几年的问题。随后几年,杨宗权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降水、光照等条件,对市场上比较畅销的葡萄品种进行了筛选,选择了一些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栽培管理相对简单的品种。
湖南省葡萄协会副会长、泸溪县农业与农村局特聘专家杨宗权给村民讲授葡萄管理技术
(图片来源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2014年,杨宗权参加了泸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听了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人称“葡萄教授”的石雪晖的授课。石雪晖教授的精彩讲解和现场指导为村民送上了一份厚重的“科技大礼”。在石雪晖教授的指导下,杨宗权在葡萄园里推广了病虫害生物防治和套袋无公害栽培、避雨栽培技术,注册了泸溪县狮子山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8月,杨宗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怀揣葡萄,来到长沙,参加全省首届“湘葡绿品杯”品评会,最终以90.73分,荣获金奖。在第二届“湘葡绿品杯”品评会上,狮子山黑奥林葡萄以96.14分(第一名)荣获金奖。并在2016年1月份取得了绿色食品证书。目前杨宗权种植葡萄100亩,其中挂果面积50亩,亩产可以达到1500斤左右,按照8元/斤的平均价格,葡萄收入可以达到60万元。
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建设了2500亩葡萄产业园。产业园以泸溪县武溪镇狮子山为中心,辐射武溪镇黑塘村到洗溪镇洞底坪村(狮子山—周家庄—桐油坨—黑溪—里岩)一线,带动周边地区葡萄产业,形成以“狮子山葡萄”品牌为主的产业链,建设了集生产、采摘、观光、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狮子山”葡萄在附近县市都较为出名,果实成熟季节,湘西、怀化两地市慕名前来采购的游客络绎不绝,葡萄价格一直稳定在8-10元/斤,果农亩产收入稳定在10000-15000元/亩,且供不应求。#隆平培训# #新农社区# #田间示范秀#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