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亚练乡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乡、村两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盘活家门口的“绿色产业”,打造坚果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模式,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坚果产业根基扎进乡土,把就业机会送到家门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破解坚果品种选育、驯化和扩繁难题,亚练乡多措并举,着力做好“人”的文章。通过“支部+企业+群众”的紧密联动,组建乡级科技服务队,统一技术标准,依托主题党日、乡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现代农民培训等开办“露天课堂”,培养一批“乡土专家”“技术操作能手”;在政策解答、果园管护、技术支持等岗位创建“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带着干、领着干;坚持以人才促发展,举办坚果人才交流活动,汇集坚果管护人才,交流经验,突破发展瓶颈,为坚果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为破解群众“顾家难外出、务农难增收”的双重困境,亚练乡将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作为“头号事项”,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增加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扩充产品矩阵,引进永德县鑫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坚果加工厂。产品车间,坚果产品映入眼帘,鲜果变成了蜜饯、坚果酱、坚果油……深山里“养在闺中”的果实,从枝头走向了车间。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加工厂积极发展“订单产业”、直播带货,与国内一批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坚果远销浙江、天津、湖北等地,进一步打响了临沧坚果品牌,2024年企业干果订单达1600吨。同时,通过“政府搭台、企业配合、群众受益”模式,建立市场收购均价结算机制,让群众的劳动成果“值钱”;充分发挥党组织“牵线搭桥”作用,引导企业按收购量建好用工需求台账,通过“支部推岗”,把闲置的劳动力“请”进车间,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增收的动能。
从枝头延伸到车间、从家乡拓展到省外的产业链,串起的不只是果子,还有村民的好日子。它让每颗坚果都实现了“物尽其用”,让每个农民都找到了“业有所依”,满山的“金果”,车间里的“暖岗”,既让群众守住了“小家”的温馨,又鼓起了“大家”的钱袋。
云南网记者 段芃 通讯员 沈彬彬
来源:云南网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