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地处“一带一部”的交汇点,是长江经济带、“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核心区。2021年以来,醴陵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严格制定方案,择优遴选主体,落实试点面积,广泛宣传培训,持续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取得良好实效。2021-2024年,累计处理粪污52.1万吨,施用粪肥49.8万吨,还田面积40.2万亩,畜禽粪污平均综合利用率95.1%,较项目实施前提高5.1个百分点,全市通过粪肥还田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折纯)1236吨。“醴陵市‘五有五到位’推进绿色种养循环的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2022—2023年连续两年在全国推介,醴陵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先后获得“全省优秀试点县”“全省绿色种养优秀团队”“全省优秀组织运行机制奖”“全省优秀还田技术模式奖”等多项荣誉。
一、创新主推技术模式。一是粪肥处理技术模式。严格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标准,主推了“应用微生物菌剂发酵处理粪肥技术”,科学开展粪肥处理。二是粪肥还田技术模式。严格按照《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等,集成创建了“堆肥+配方肥”“肥水+配方肥”和“商品有机肥+机械撒施”等多套还田技术模式,替代化肥用量20%~30%,科学开展粪肥还田。三是创新升级技术装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我市“一种简易水肥一体化装置”“一种粪肥喷洒设备”和“一种有机肥撒施设备”等多个粪肥施用装备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二、探索重点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第三方全环节打包、技术承包和粪肥质检承包等重点服务模式。一是开展全环节打包服务模式。为便于操作和监管,采用“全环节打包服务模式”,即由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连接种养两端,与养殖端对接,开展粪肥收集、运输、处理;与种植端对接,确定粪肥应用种类、作物、数量、周期、服务价格等,指导粪肥施用。依据还田面积按亩均标准打包补奖。二是开展技术承包服务模式。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第三方服务组织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组织科研院所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发挥专家智库在宣传培训、指导服务、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作用。2021-2024年累计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45期次,培训人员3625人次,组织现场观摩会33次,发放技术资料5.4万份,悬挂横幅372条,《农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农业信息网》《湖南日报》《红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8次。三是开展质量检测技术承包模式。在开展自检的同时,遴选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年抽检7家试点单位的粪肥生产原料与类肥成品150批次以上,重点检测重金属、养分和有机质等技术指标,确保“不处理的不下地,不达标的不下地,农民不接受的不下地”。
三、构建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市场化运作、保障机制、核查机制和考核淘汰机制,活化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公开遴选的7家第三方服务组织实行按还田面积打包奖补。如醴陵宜帆公司向养殖户收取粪污处理费20元/吨,向种植户收取200元/吨的粪肥还田服务费,加上试点补贴的180元/吨,公司每还田一吨粪肥可新增纯收入20元左右,实现了粪肥还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建立项目保障机制。市级层面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了财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紧密协作、合力推进的高效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联合抓的工作格局;高位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百日攻坚整治行动”,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考核淘汰机制。制定《考核验收办法》,对各服务组织综合考核,对不按要求实施、运行模式不畅、还田质量不高、群众口碑不好的服务组织,淘汰出局。
四、强化项目全程监管。采取全程监理、台账追溯和专项审计等措施,有效加强项目监管。一是开展全程监理。组建由市农业农村局、镇村干部、农户代表、技术指导单位和第三方监理单位组成的“项目监管小组”,负责调查核实项目实施面积、作业秩序与进度、服务质量与实施效果。二是建立全程可追溯台账。建立了养殖场户粪污出场台账、第三方服务组织类肥收集处理台账和种植消纳基地粪肥还田施用台账,过程可追溯,数据可核查。三是开展项目全程审计。遴选第三方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2021-2023年项目实施过程开展全程审计核查,查漏补缺,改进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五、积极开展试验示范。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效果监测,展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一是实施田间试验。联合第三方技术单位和科研院校,严格按照试验要求,规范开展试验研究。四年累计在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上实施粪肥还田小区试验12个。二是打造示范样板。全市打造了一批有看头、有说头、有名头的典型样板,四年累计创建千亩核心示范片28个,农作物产量增加5651吨,增加产值1523万元,耕地地力水平有效提升,新增绿色食品认证基地10个。三是开展效果监测。在7个镇17个村的水稻、蔬菜、果树和油菜等多种作物上布设效果监测点20个。
综上所述,醴陵始终坚持“花钱买机制”原则,通过近四年的项目实施,在种养结合、利益衔接、服务保障、全程追溯、效果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探索,稳定扶持、培育壮大了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更加稳定的“养殖场户+服务组织+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长效机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向社会大众传递了农业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并支持推广粪肥还田的良好氛围。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转发0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