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铺陈出了益阳市洞庭湖区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而这也正是洞庭湖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
作为外来物种,小龙虾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江苏,后“溯江而上”来到益阳。经过16年的探索发展,益阳小龙虾产业声名远扬,不仅养殖产量和加工出口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其种苗研发技术等更是遥遥领先。
如今,虾稻产业在益阳风生水起:小龙虾供不应求,生态稻米受市场追捧,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功不可没。
对于湖田资源丰富的洞庭湖区而言,虾稻产业缘何一举成为益阳作为农业大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探究原因,“虾稻共作”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政治意义凸显;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经济效益显著;农药化肥的少用甚至零使用,有利于种养品种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生态效益明显提高;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城镇化等农村改革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了可喜探索,社会效益突出。
对此,有关专家盛赞,“虾稻共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是一次现代农业的革命。 $水稻$
转发0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