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发布会在广东和北京同步举行。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发布“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及白羽肉鸡良种攻关情况,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下称“牧医所”)副所长文杰发布新品种选育攻关主要突破的关键点。
“广明2号”的育成,是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下称“新广农牧”)坚守十年,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多方支持下,与牧医所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潜心躬耕的初步成果。该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逐渐打破国外在白羽肉鸡领域对种源的垄断,充分展示广东畜禽种业强省的担当与作为。
畜禽种业强省创下多个第一
广东是畜牧业大省,更是畜禽种业强省。畜禽种质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21个,国家生猪和家禽核心育种场18个,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6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发布会上,顾幸伟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禽种业发展,连续9年将种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持续加大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培育出一批突破性新品种,筑牢全省畜禽种业发展基础。
广东长期以来坚持自主培育新品种,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1999年,培育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二系杂交生猪配套系“光明猪”配套系和三系杂交生猪配套系“深农猪”配套系;同年,还培育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黄羽肉鸡配套系“康达尔黄鸡128”配套系;2004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肉鸭配套系“三水白鸭”配套系;2015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五系杂交瘦肉型猪“温氏WS501”配套系;2019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肉鸽配套系“天翔1号肉鸽”配套系;2020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番鸭配套系“温氏白羽番鸭1号”配套系;今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
截至目前,广东省自主培育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4个,其中肉鸡新品种配套系数量超全国4成。同时,广东在全国率先印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构建了完善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全省生猪种业持证企业338个,年产种猪达100多万头,产量排名全国第一,是国内畜禽良种保供大省;全省肉鸡种业持证企业92个,提供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3000万套,更是保障了全国60%的黄羽肉鸡市场需求。广东水禽、肉鸽等特色种业产业也居全国前列。
广东畜禽育种创新能力获得国家高度认可,国内3个畜禽种业现代产业园就有2个落户广东;在国家组织的5个畜种联合攻关品种中,广东承担生猪和肉鸡2大攻关任务,并被列为“十四五”期间国家畜禽种业创新基地,体现了农业农村部对广东畜禽种业工作的充分肯定。
历经四个阶段育成新品种
“广明2号”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生产性能特点,40-42日龄出栏体重达到2.8kg,适合生产分割鸡肉,方便制作快餐、团餐及深加工制品。主要生产性能与国际同类品种持平,饲料转化效率和肉品质具有一定优势。
纵观“广明2号”的培育之路,先后历经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集资源,打牢基础。为打破国外在白羽肉鸡领域对种源的垄断,2010年广东省启动白羽肉鸡自主培育工作,组织以新广农牧为主体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尝试开展白羽肉鸡选育工作。重点支持企业多渠道收集了6个品系白羽肉鸡和15种优异育种素材,并积极开展鉴评工作,构建了企业自有种质资源基因库。第二个阶段是深耕不辍,摸索开展白羽肉鸡育种。基于黄羽肉鸡育种经验,新广农牧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摸索中前行,于2013年培育出“广明1号”白羽肉鸡,但同一天龄体重比国外差了400g,传统育种方法遇到瓶颈。2015年,新广农牧在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下建设了新品系选育场,并与牧医所鸡育种创新团队签订了科企深度合作协议。第三个阶段,坚持创新,育种进程不断加快。文杰带领团队常年入驻新广农牧公司,并将其自主研发的10项新技术运用到育种创新进程中。尤其是基于“京芯一号”育种芯片首创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全面应用,加快了性能优异品种的选育。第四个阶段,十年磨一剑,通过国家审定。近10年,省农业农村厅持续指导推动新广农牧开展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和疫病净化,在政策和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倾斜,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2019年,农业农村部将新广农牧牵头的白羽肉鸡列为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项目,优化要素配置,创新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新型育种组织模式,大力支持白羽肉鸡育种研发。在牧医所文杰研究员团队的技术支撑下,联合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圆满完成生产性能测定和中试试验,于今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广明2号’的培育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育种素材积累时间短、育种新技术应用不够、推广体系不完善等多重困难。”文杰介绍,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多方支持下,科企融合为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而技术创新尤为关键。
据了解,2017年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将“京芯一号”育种芯片首创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全面应用到“广明2号”白羽肉鸡育种工作中,通过大数据集成、处理,加快了性能优异品种的选育。
“公司用‘黄羽肉鸡的利润’投入到‘白羽肉鸡的研发’,投入达2.5亿元。”新广农牧董事长梁尚根表示,接下来将建立新的祖代种鸡场、父母代种鸡示范场、商品肉鸡标准化示范场等,未来五年计划推广“广明2号”祖代20万套、父母代2000万套、市场占有率达到10%。
政科企联合谱写新篇章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运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力量协同推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江毅介绍,正在制定的广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把种业企业扶优列为五大行动之一。
顾幸伟表示,要继续深化“科企合作”“央地合作”,创新机制,联合科研单位发挥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同推动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
“育种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文杰认为,新品种获得审定通过,仅仅是实现种源自立自强艰巨任务的第一步,面对拥有百年育种历史的跨国公司和垄断全球的品种品牌,需要不断更新育种素材,持续研发应用领先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白羽肉鸡产业要实现种源自主可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担当。 因此,会上,新广农牧与牧医所签署了未来十年白羽肉鸡育种的深度发展合作协议,还与山东民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肉鸡推广的产业化合作协议,共谋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冯忠武表示,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持续推进白羽肉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白羽肉鸡品种持续选育和应对国际竞争提供支撑,保障我国种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创新白羽肉鸡育种技术体系,突破遗传评估准确性的技术瓶颈。建立科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突破技术成果落地的制约瓶颈。联合优势院校、高校和企业构建“三创一体”卓越研究团队,深度融合科企合作,持续提升国产白羽肉鸡品种的市场竞争力。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表示,白羽肉鸡新品种的成功培育和审定通过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立足新阶段、新征程,希望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牧医所和新广农牧能够继续发扬科技合作精神,持续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完善商业化的育种体系,加快产业化的应用,不断提高自主培育品种的性能和市场的竞争力。不仅要从无到有,而且要从有到好,从有到强,为我国畜禽种业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姚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蒋丹平,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等出席发布会,广东、北京会场共计150多人参加发布会。
转发0评论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