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在小麦的病害中,锈病是常见且为害性强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病需要及时用药防治,否则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导致小麦产量、品质下降。小麦锈病主要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三种,在小麦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题主问小麦锈病在什么时间就不需要用药了?唯有一种情况:在小麦锈病轻发种植区,且小麦田未见锈病发生,可不加防治锈病的药剂。
下面谈谈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秆锈病的特点是病斑大,在茎秆上的分布较为散乱,病斑周围的表现以翻卷破裂为主;叶锈病的特点是病斑散乱,夏孢子呈现出黄褐色、圆形、少许的叶片表皮破裂,在叶片上不规则分布;条锈病的特点是病斑成行分布,在叶片上的排列方式为虚线状。
2、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和西南等地容易发生流行;叶锈病在大部分小麦种植区都可发生;小麦秆锈病在南方主要越冬区不间断发生,在风的影响下向北方小麦种植区扩散。
3、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在秆锈病的感染率在1%-5%、叶锈病的感染率在5%-10%、条锈病的感染率在1%-2%时及时用药防治,可选择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严重发生田块可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迅速铲除病斑,控制病害扩展。
②拌种,在小麦播种前,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
③科学选种、适时播种,种植小麦的过程要注意选择对小麦锈病有比较强的抵抗能力的品种,在一些比较容易出现小麦锈病的种植区,要避免早播,如果出现了自生麦苗要及时去除并进行消毒灭菌,从而有效避免越夏病菌的影响。
④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到及时中耕,耕种之前做好翻地工作,以免存在未被去除的自生麦苗。要合理施肥,避免多氮肥少钾肥、磷肥的现象出现,也可通过喷洒尿素来预防锈病。
小麦锈病是危害小麦茎叶最严重的、也是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害,伴随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即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间都可发病。
小麦锈病最早是从分蘖期后不久就开始发病,无论小麦地中土壤的含水量高低,锈病都可发生。越冬前,在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整块麦苗一片黄绿相间的颜色,造成绝收。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年在旱地中播种的小麦“绵阳19号”,由于疏于管理,小麦从11月初开始发病,到冬季12月份就严重发病,整块地的麦苗一片黄绿相间的色彩。由于锈病严重,接连喷雾杀菌剂并加大用药量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我将整块地的病苗拔除。
小麦锈病的发生较早,在发病严重的植株叶片上堆集着锈病的孢子,传播速度极快。小麦锈病在冬季寒冷时停止蔓延,到翌年春暖花开时恢复生长。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小麦锈病发病越严重。到小麦抽穗扬花时,植株的叶片上分布着黄黄的锈病孢子,一触动叶片,孢子就四处飞扬。小麦的叶片呈黄绿色相间的条纹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而收获的小麦,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品质低劣。
小麦锈病是危害小麦终生的的病害,发病早,传播速度快,而且危害严重。因此,在播种时要控制用种量,避免麦苗拥挤通风不良,加重病害的发生。在施肥时,不要用肥过多,偏施氮肥引起麦苗生长过旺,降低抗性。生产上要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害要及时用药,把病害消灭在萌发期。
转发0评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