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谷子研究所的会议室里飘来阵阵粟米粥浓郁的香气,大家情不自禁的一边品尝一边对桌上品种不同、颜色不一的小米饭评论起来。12月15日,2018年谷子登记品种展示评价总结暨品质鉴评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承办。
最终,经过12位体系专家、40位种业科研、销售、管理等部门人员,对32个参展谷子品种的小米外观和食味品质鉴评,综合田间种植调查和现场考察结果,冀谷42、冀谷39、保谷22、豫谷31、豫谷18、晋谷59、长生13、张杂谷10号、张杂谷13号等一批优质、高产、适合机械化生产的谷子品种及糯质专用的济谷18、早熟的峰红谷等品种脱颖而出。
谷子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建国初期曾达1.5亿亩。“由于产量较低、栽培费工、食品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逐渐被玉米等高产作物取代,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干旱的持续,谷子逐渐被人们重新重视。”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农业农村部将谷子纳入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其发展,谷子品种改良和配套栽培技术和装备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育成一批抗除草剂、优质、中矮秆、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亩产400公斤、小面积亩产突破600公斤成为现实,实现了农机农艺配套轻简化生产,单户生产能力提高20倍以上。
近十年来,全国谷子生产面积呈基本稳定略有增长的趋势,单产提升了69.1%,总产提高77.9%,并涌现出年销售额33亿元的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区马庄小米加工专业村等产业聚集区,小谷子大产业的格局已然形成。
据介绍,2017年实行非主要作物品种登记制度以来,全国已有255个谷子品种完成登记。这些品种中不乏优质、高产、抗除草剂、糯质、灰绿米白米等特殊类型,以及适合食品加工的类型。多样化的谷子品种优化了品种结构,有利于支撑谷子产业的发展。
为尽快推进优良品种的应用,有力支撑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每年组织开展包括谷子在内的登记作物品种展示评价活动,并对筛选的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针对新型经营主体迫切需要的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还专门开设了谷子优质高产、适宜机收品种良种良法配套示范。据初步效益分析,2018年示范的3个抗除草剂品种结合机械化生产、免间苗、化肥减施等措施,较传统生产模式平均每亩节支增收553.8元,谷子亩产值可达到1800-2300元。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强调,要加强品种登记质量管理,要一把尺子审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一套重拳打到底,加快推广应用一批绿色优质专用生态的品种。在品种登记许可方面,统一品种登记审查尺度,严禁“一品多名”重复登记。在登记后管理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登记品种跟踪评价体系,做好登记品种展示评价,为市场各方主体选种用种提供参考。在品种市场监管方面,要重点开展以应登记而未登记品种为重点的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规范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
会上,相关专家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谷子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和谷子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细致讲解,指出了谷子新品种的选育方向。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