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拉木县乃龙乡属半农半牧乡,一直以来,这里的农牧民群众就靠着种青稞,养牛羊过着平淡的日子。
4月27日,天气乍暖还寒,聂拉木县乃龙乡达曲村几户农牧民群众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青稞田里,数十名农牧民群众忙着施肥,轰隆隆的机器声中,4辆拖拉机拖着长长的铁犁,将田地里的土壤翻了起来,好不热闹。“今年,我们准备在青稞地里种植西藏人参果,收入一定比青稞高。”农忙现场,达曲村党支部书记乃久欧珠满脸是灰,可话里是满满的期待和自信。
乃久欧珠说:“我们改种西藏人参果,并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源于对现代化科学种植技术,对山东烟台援藏干部的信任。”
西藏人参果,又名蕨麻,藏语名“戳马”,意为长生不老之果,生长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等功效,适用于脾虚、脾肾阳虚等病症,产出价值很高,是藏族群众藏历新年和节日待客必不可少的美食。
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西藏野生人参果生长的“天堂”。但是,由于科技支撑乏力,当地农牧民群众不具备人工科学种植、加工人参果的技术,只能靠采集野生人参果进行简单包装而后售出,使得当地人参果资源的产业优势远远不能发挥。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根本。要发挥人参果的产业优势,首先必须解决人参果人工化种植这一科学难关。一时间,如何让野生人参果能人工科学种植成为山东省烟台市援藏干部的“心病”。
在全面认真调研、分析市场的基础上,2017年聂拉木县人民政府与潍坊职业学院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约定联合开展“西藏人参果(蕨麻)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引进内地科研力量和管理经验,突破人工化种植瓶颈,实现人参果产业化种植。
同时,为了实现人参果产业化,山东省烟台市累计投入援藏资金700万元,建设了8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整理开发了1400亩河滩荒地,其中400亩作为试验田。
2017年,山东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从乃龙乡带走3000株野生人参果开展繁育研究;
2018年,在内地繁育驯化的人参果移栽到乃龙乡人参果试种基地;
2019年,400亩人参果在聂拉木县乃龙乡成功驯化。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日前,经潍坊职业学院专家们的初步筛选,共培育出产量高、果形优良品系2个,平均亩产(鲜品)在500斤左右,优等品达65%以上。
今天,达曲村的农忙现场,乃久欧珠和村民一起播下的就是其中的一种优良品种。乃久欧珠掰开满是灰尘的手指,仔细地和我们算了一笔账,“1亩青稞地能产青稞600多斤,1斤能卖1.8元,也就是说1亩地1年只有1080元的收入,这还不算自己的劳务。2019年,市场上1斤人参果鲜果的价钱大概在15块钱左右,如果按亩产300斤人参果算,一亩地的收入大概在4500元左右。”
为保障第一批种植果农的收入,接过上一批援藏干部接力棒的山东省烟台市第九批援藏干部坚持走“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发展之路,要求潍坊职业学院专家从施肥、播种、浇水等环节给予专业指导。“今年,我们乡总共有500亩土地种植人参果,预计每亩能为农牧民群众增加现金收入3000元。”乃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胡锋说。
通过发展人参果种植产业,让达曲村乃至乃龙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通过科技手段,野生的小小人参果成为农牧民群众的致富果和幸福果。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乃龙乡将进一步扩大人参果种植规模,并将在田间精细化管理、提高亩产值上狠下功夫,让高原人参果产业成为持续巩固农牧民群众精准脱贫成效的有力助推器。
转发0评论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