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天宇种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加工玉米良种。日前,甘肃张掖天野农业开发公司生产加工的3000吨优质玉米良种,搭乘专列发往吉林省。王 将摄(中经视觉)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在品种培育上,选育推广一批突破性新品种,主要粮食和畜禽品种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企业发展上,形成一批航母型领军企业、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企业、专业化服务平台企业;在创新水平上,建立规模化、协同化、智能化现代育种新模式。
目前,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处于全面推开的关键阶段。龙头企业、涉农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正形成合力。围绕“攻什么、谁来攻、怎么攻”等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主体和专家。
打造“金字塔”阵型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取得很大成效,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主要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85%。但是,从农业生产看,发达国家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60%,我国仅为45%。从品种看,我国玉米、大豆单产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0%;生猪、奶牛等重要畜种饲料转化率、产奶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从科技发展看,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迫切需要通过开展育种联合攻关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和水平。
记者了解到,推进育种联合攻关,不仅产业有需求,各方也有期待。按照国务院部署,2014年原农业部启动良种联合攻关工作。参加攻关的很多专家和企业表示,这在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等方面有了好的开始,希望能长期坚持;同时提出,针对利益联结不紧密、政策保障不完备等问题,还要不断改进完善。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此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业农村部系统谋划新时代新征程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工作。
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水稻攻关组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水稻攻关组由国内水稻育种优势科研教学单位20家、种业企业16家单位组成,聚焦国家水稻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构建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审定品种数量2000余个,其中代表性品种100余个,育成品种推广面积近6亿亩。据统计,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排名前十的品种,以及南北方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稻品种,均由攻关组成员单位培育。下一步,将加强攻关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派生型品种保护制度实施,促进育种材料交流共享。
农业农村部将组织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着力打造以十大优势企业自主联合攻关为塔尖、十大主要粮食和重要畜禽联合攻关为塔身、64个重要特色物种联合攻关为塔基的“金字塔”式国家育种攻关阵型。业内认为,这是重要的模式创新,既与我国种业发展“橄榄型”布局一脉相承,又充分考虑当前种业发展实际,推动技术集成、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据介绍,联合攻关一方面支持现有水稻等4大粮食作物、生猪等6大畜禽以及重点领域育种攻关,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玉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大豆加快选育一批高产高油高蛋白以及适合带状复合种植、耐盐碱新品种,生猪加强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和地方猪新品种培育。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和地方特色优势,明确了64个重要特色物种的攻关任务,既有马铃薯、棉花、甘蔗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种,也有辣椒、荔枝、绵羊、鸭等地方特色物种,还有甜菜、白色金针菇等对外依存度高的物种。
市场出题企业答题
中信农业及旗下隆平高科是我国农作物种业龙头企业,行业排名全球前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中信集团对隆平高科水稻育种创新项目予以重点资金支持。2022年5月,牵头成立了杂交水稻创新攻关联盟,联合10家优势科研单位,协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中信农业总经理、隆平高科董事长毛长青表示,将聚焦产业需求,持续整合资源开展攻关。建立健全经费筹措、绩效考核、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分享等机制设计。开发种业集成产品研发平台,发挥杂交水稻创新攻关联盟优势,优化前期“入门费”、后期产业利益共享等合作机制,在人才队伍、创新平台、种质资源、关键技术、重大品种等方面充分协同、共享。
福建圣农集团坚守白羽肉鸡行业近40年,行业排名全球第七、亚洲第一。2011年,圣农集团响应国家号召,启动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十年磨一剑,2021年12月,培育的“圣泽901”白羽肉鸡通过了国家审定,成为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国外的局面。集团副总裁肖凡说,圣农加大研发攻关投入,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并积极争取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支持。集团联合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科企合作,将科研院所在育种理论和疫病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生产。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说,河南着力创新机制促融合。一方面,创新联合攻关机制。坚持企业的种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1个牵头企业+1位首席科学家+N个科研单位+N个企业”的联合攻关模式。目前,确定参与联合攻关企业48家,优势育种团队81个,其中院士团队3个、长江学者和中原学者团队8个。另一方面,创新权益分配机制。攻关成果由企业负责转化,成果权益由攻关联合体成员单位协商解决,充分调动企业和育种团队的积极性,加快成果转化步伐。
《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支持十大优势企业自主开展育种联合攻关。作为种业创新的攻坚部队,每个企业明确一个主攻物种,市场出题、企业答题,自主开展攻关,国家给予支持,持续提升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专家表示,隆平高科要巩固水稻研发国际竞争优势,先正达集团中国要利用世界资源服务种业发展,福建圣农要加快提高自主品种市场占有率。希望企业能有雄心壮志,瞄准世界种业巨头,在新时代的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
既“塑形”又“铸魂”
广东省牵头承担瘦肉型猪、白羽肉鸡、荔枝、香蕉、狮头鹅等多项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同时组织开展优质稻、黄羽肉鸡等省级育种攻关。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说,重点抓政策要素支撑,引领聚集种业创新资源。建立包含350多个项目的广东种业振兴项目库,争取1年至3年内突破一批种业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省财政每年统筹安排5亿元资金长期稳定支持种业振兴行动。此外,还组建广东种业振兴基金,资金总规模达100亿元。
中国农业大学参与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打开了校地、校企合作共赢新局面。“学校围绕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种业,与中化、华为、首农、大北农等企业深度开展智能育种、营养健康农作物、畜禽新品种培育合作。参与北京平谷区种业中关村建设和通州区种业园建设,在河北涿州建设国家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等,在海南三亚成立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在该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崔振岭看来,学校参与育种联合攻关是以“合”为贵,改“单兵作战”为“集团攻坚”。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说,该院实施“强种”科技行动,与国家育种联合攻关行动全面对接,以粮油作物和重要畜禽为重点,聚焦玉米、大豆油料、生猪、肉牛等短板弱项,加快推进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尤其是加快种业领域科企融合,深化与种业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农科院创新资源集聚优势,面向企业共享开放种质资源、育种平台、数据信息、知识产权和科技人才,力争吸引100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科院合作设立研发中心。
“十四五”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和投资基金共同发力种业振兴,投贷合计支持金额465亿元。其中,贷款442亿元,基金23亿元。该行副行长张宝江说,一个重要方面是支持育种创新攻关。积极满足种业企业全周期、多元化融资需求,以投资基金支持育种创新,对基金投资企业积极跟进配套贷款。“十四五”以来,被投企业新增审定品种超1300个,主力品种覆盖全国35%面积的小麦、30%面积的水稻和20%面积的玉米。下一步将加大信贷投放,增强投贷联动,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
种业产业链条涉及政产学研银等不同主体,推进育种联合攻关,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塑形”就是做到真联合,把资源创制、亲本组配、测试鉴定、示范推广等创新环节“串”起来,把链条上的科学家、企业家及相关产业主体聚起来;“铸魂”就是建立真攻关的机制,既要辅之以义,也要辅之以利,义是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利是资源共享、利益分享,通过政策引导,把现有的资源、材料、技术、人才用起来,发挥不同主体优势作用,一体化组织推进。(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转发0评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