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头连着自然生态,一头连着农村生活,是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但一直以来,这项工作都面临工作基础薄弱、村庄布局分散、建设标准偏低、维护管理乏力等实际困难。
近年来,春晓街道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决策部署,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的惠民工程。
特别是2018年宁波全市成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单位以来,春晓街道以生态宜居为导向,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办法,让乡村的水变洁净、塘归清澈,展现出滨海小镇的独有韵味。
村民参与
让麻烦事变成容易事
春晓街道位于北仑区最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自然风光优美,田园气息浓厚。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大幅增长。
在昆亭村,村民刘阿姨告诉记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前,村里各家生活污水要么自己随便倒掉,要么就一根明管通到屋外,随风吹干。排入化粪池的污水,也是渗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水井的水都没法饮用了。“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既不卫生也影响村容环境。一直到2017年底,街道对全村生活污水统一接户纳管后,我们才从原本的‘污水靠蒸发’到现在的‘清水绕人家’。”
成果喜人,但过程却不轻松。春晓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广量大,昆亭、三山、慈岙、干岙、咸昶、民丰6个行政村,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户厕、化粪池、户内管道等户用设施改造;户外管道、清扫口、检查井、提升井等管网建设;化粪池、处理池、发酵池、生态湿地等处理设施建设。如果得不到村民的充分理解、支持和配合,繁杂的改造工作根本进行不下去。
“一开始工作推进比较缓慢,因为涉及到动土,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势必会造成一定影响。”治理工作组负责人说,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街道发动了一系列的宣传行动: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普及污水危害和治理意义,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共治污水的良好氛围。对于列入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全部开展入户调查,汇总梳理群众意见,切实掌握民情。
“当时,我们立了一条规格,凡没有80%以上农户同意的村,一律不实施改造工程。”该负责人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我们不能让它成了村民的糟心事。“必须坚持群众参与,让群众真正理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好处,心甘情愿参与其中,当作自己的分内事。”也正是这番动作,让很多村民从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到积极、主动、自觉,让污水接户从“要我接”到“我要接”。
思想通了,工作好做多了。从入户调查到施工图设计、现场走线,从工程管理到质量监督,从问题反馈到设施维护,村民们既是参与者、宣传者,又是监督者、受益者。“污水治理真的让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许多!”在采访时,记者走进春晓街道各个行政村,提到污水治理工作,村民们大多赞不绝口,也正是切实体验到了生活污水治理的好处,他们越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丽环境。
分类施策
从设计到养护各个击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春晓街道坚持高起点规划,分类施策,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明确了目标和进度。
针对农户住房基础不同、朝向高低不一、建造结构各异,春晓街道围绕各村地形地势、生活习惯、村民要求等开展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距离主干管网远近和其他因素,在治理上我们采用了两种模式:一种是‘接户纳管’,主要以平原村庄为主,从农户家中直接将污水接管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另一种是‘接户终端’,针对偏远山村,就地建设处理终端,将污水接入终端直接进行生态处理。”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了改造高效推进,村干部会陪同设计单位入户调研和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召集村民会议商议设计方案,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没有大的变更。
由于春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三个山岙,周边大海线、穿咸线、太河路穿村而过,交通繁忙,街道多次会同区交通局、公交公司、各村社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协调,妥善解决问题。
2014年,昆亭村污水治理工程实施时,正逢穿咸线改造,为避免污水工程实施过程中重复破路,街道与区农林局、交通局多次沟通,确定了穿咸线改造同步实施污水管网铺设,节省了时间和成本。2016年,为缓解疏导交通,街道又专门聘请了6名交通协管员及1名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和现场监管、协调,确保了各个工程如期完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确保工程质量,街道在做深做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做精做专“自选动作”。例如,施工图设计两次入村调研,第一次入户调研完成初步设计,第二次完成项目评审后,由街道负责人员根据图纸入村走线,做到情况掌握全面、数据测算准确、方案设置优化、措施制定科学。又如路面修缮平行检测这一项工作,街道不怕麻烦,会同监理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项目路面进行平整度、厚度、强度等指标同步检测。在实际验收时,更是实施市政管线测量验收制度,针对村内弄堂多、管线长、窨井多、现场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建立街道农污办、村社监管员、现场监理三位一体的工程施工建设监管网络,并对所有的农村污水治理进行档案化管理,确保项目资料完整性和系统性。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为了抓好长效管理,春晓街道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强化第三方专业运维管理,并开展村级运行管理协管员培训,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工程移交后整个项目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爱惜项目资产,积极探索项目可持续发展,并设立了运维资金,有力保障了污水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山青水美
释放出持续的生态红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农村污水治理一起源源不断地流出的,还有强烈的民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2019年底,春晓街道农村污水治理已经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投资超过9300万元,建成了长达87公里的污水主管网,接入农户5763户,接户率达93%,受益人口(不含外来人口)达14800多人,带来了农村生活环境实实在在提升的同时,也为村民打开了一扇增收的窗口。
最早完成生活污水改造的民丰村,最早尝到了治理工作带来的发展红利。到“美颜”后的民丰村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该村成为北仑区首个民居民宿开办村。该村旅游负责人曹玉芝笑着说,“只有卫生条件好了,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地迎客来。”
和民丰一样大搞乡村旅游的还有三山村双狮社,目前该社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00万元,乡村旅游“金名片”的背后,是优美的环境、怡人的风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清澈的山水把竹林、溪坑、游步道等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了双狮古树群、湖光美景及东盘山茶园等景观带。2018年,三山村双狮社更是成为浙江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
现如今,春晓街道已经成为农村污水零直排的典范,名副其实的美丽滨海小镇。民丰、球山、上刘、慈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2014年,民丰村作为全省农村污水治理现场会的参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北仑举行,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昆亭村和三山村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得到了一致好评。慈峰、三山、上刘等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及领导的肯定。
转发0评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