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高湿大豆“紫斑病”频发,与褐斑病混发易混淆,该如何防治?

种植一点通

2021-11-06 12:1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湘农计划# 

大豆紫斑病是在某些地方用方言又被统一叫做"叶斑病",是属于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对大豆植株的叶片、茎秆或者豆荚、大豆粒都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遇到田间温度、湿度大的时候,大豆紫斑病会快速侵染危害大豆,引起田间大面积发病,尤其是豆粒发紫腐烂,无法食用,造成大豆严重减产。


 
其次,如果田间已经开始发生了大豆紫斑病,但却没有注意到或者及时用药防治,那么这些发病的植株会继续繁殖出大量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风力等进行快速传播、侵染,不用几天便全田发病,让农户措手不及,因此发恼不已。
一、不懂判断自家大豆是否发生了大豆紫斑病?可以从叶片、茎秆和豆荚豆粒上进行诊断
大豆紫斑病虽然可以在大豆的整个生长时期进行侵染危害,但是主要的发病部位在大豆的叶片、茎秆和豆荚豆粒上,如果发现自家的大豆的这些部位出现下面的情况,那么应该就是发了大豆紫斑病。
1、叶片上的发病症状
如果自家种植的大豆叶片感染了大豆紫斑病,那么在感病的一两天后,会在叶片上产生零星的小斑点,形状为圆形,颜色为紫色,随后田间湿度增大,这些圆形小斑点会慢慢扩大成多角形的病斑,颜色有紫色变成灰褐色,而且病斑上会产生灰黑色的霉状物。
2、茎秆上的发病症状
大豆紫斑病在感染大豆之后,刚开始也会在大豆的茎秆上产生椭圆形的病斑,颜色为紫褐色,随后也会田间的湿度增大,病斑慢慢扩大成长条状的病斑,颜色变成了红褐色,如果是严重发生的情况下,病斑扩散至整个茎秆,造成整条茎秆都变成紫黑色,最后干枯坏死。
3、豆荚豆粒上的发病症状
大豆进入到生长中后期,如果感染了大豆紫斑病,那么豆荚、豆粒也会被感染。会在豆荚上产生接近圆形的病斑,颜色为灰黑色,没有明显的病健分界现象,但是会侵染到豆荚内的豆粒,造成豆粒的表皮变成不规则形状的紫色病斑,严重发生情况下会造成豆粒出现龟裂,失去商品价值。
二、有人说大豆紫斑病在叶片上的表现与褐斑病相类似,容易混淆,该如何区分?
大豆发生褐斑病之后,刚开始也会在大豆叶片上产生暗褐色的小病斑,或者有时候一张叶片上同时发生紫斑病和褐斑病,所以看上去一会像紫斑病,一会又像褐斑病,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两者的区别的。
首先,大豆紫斑病的病斑多数呈现为近似圆形的形状,而大豆褐斑病的病斑则为多角的不规则形状,病斑比紫斑病的大,而且发病后叶片多数会黄化。
其次,在田间湿度大的情况下,大豆紫斑病的发病部位会产生一层灰黑色的霉层,而褐斑病则不会产生任何霉层,病斑之会扩大成一大病斑,非常明显。
三、自家的大豆为何每年都会发生大豆紫斑病,而且越来越严重?原因都在这
1、自家种植的大豆并非抗病品种,这极大增加了被感病的机会,其次选种的大豆品种在播种前没有经过消毒处理,让大豆种子带有大豆紫斑病的病原菌,加重了大豆紫斑病的发生。这些带有病原菌大豆种子在春季下种后,就会在土壤里面开始繁殖、侵染,造成大豆烂种、烂苗或者带菌生长,增加了后期的管理难度。


 
2、自家种植大豆的田块如果没有规划好排灌水沟,容易造成田间积水,会加重大豆紫斑病的发生。尤其是在南方地区,雨水多,排水不畅会让田间的湿度会变大,容易滋生大豆紫斑病的病原菌,其次会容易造成大豆根系发黑腐烂,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抗病力低而会加重大豆紫斑病的发生。
3、田间温度偏高、湿度大会有利于大豆紫斑病病原菌的大量繁殖,这些病原菌可以借助外力如气流、雨水、风力等途径进行植株间的互相传播,尤其是在大豆的幼苗期,如果田间湿度大,空气湿度在85%以上,那么大豆幼苗的抗病能力会降低,植株生长不良,容易被感染大豆紫斑病的病原菌,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4、不进行合理密植,为了空追求大豆高产而进行了不合理密植,这样会造成大豆植株长大后容易拥挤,田间密闭,从而造成湿度大,会加重大豆紫斑病的发生。其次,不合理的密植,如果进行田间施肥、浇水、培土、除草等农事操作时就不方便,变相的成了粗放管理,容易造成大豆植株生长不良,容易发生大豆紫斑病。
5、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如果施肥不科学不合理,或者施用太多的化肥,这些都会导致土壤出现板结和大豆出现营养不良、长势差的情况,会加重大豆紫斑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不要一直使用大量的化肥,这样会让土壤的有机质降低,让土壤出现板结、酸碱化的情况,从而让大豆的根系无法正常扎根或者根系比较弱小的现象,让大豆植株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其次,在大豆生长后期如果偏施氮肥或者不会巧用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会让大豆容易出现缺素的现象,从而加重大豆紫斑病的发生。
6、田间管理粗放化,不进行精细劳作,如不及时培土、松土,田间杂草丛生,会与大豆抢夺土壤里的养分,造成大豆生长差,其次在天气高温干旱的天气没有进行浇水,会让大豆植株出现严重缺水、生长不良,这些因素都会加重大豆紫斑病的发生。
四、怎么做才能让自家的大豆少发生大豆紫斑病,实现高产?可以参考并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1、选用抗病强的大豆品种,同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来种植,如黑龙江41号、中黄4号等高抗品种,而且在播种之前可以使用50℃的温水对大豆种子进行浸泡30分钟处理,利用高温下病原菌会死亡的原理。或者也可以使用同时含有杀菌和杀虫成分的拌种剂对大豆种子搅拌消毒处理,双重保护,让种子免受土壤中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的侵害,让种子健康发芽。


 
2、科学合理进行施肥,培养健壮的大豆植株,增强抗病能力
对于大豆的种植,施入足够的基肥很关键,基肥可以使用自家沤制的农家肥,但是自家沤制的农家肥一定要经过完全的腐熟才能使用,这样才不会让农家肥把病原菌、虫卵带入田间,从而减少大豆紫斑病的发生。
其次,可以多使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等功能性肥料配合适量复合肥一起使用,这样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达到改土、快速补充养分的效果,从而增强大豆植株的长势,提高了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需要主要的是在大豆的生长关键期,如花期、结荚期等要注重磷钾肥的施用,不能偏施氮肥,同时要学会巧用中微量元素或者氨基酸等叶面肥进行叶面喷雾,实现在大豆需肥高峰期快速补充营养,从而增强植株长势,增强抗病力,可以减少大豆紫斑病的发生。
3、田间对大豆合理密植,可以减低田间的湿度从而减少发病
在大豆播种之前,一定要规划好行与行之间、植株与植株之间的距离,让大豆的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即我们常说的合理密植,这样可以大豆植株长大后不会拥挤,可以让田间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从而减低了田间的湿度,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大豆紫斑病的发生。其次,合理密植也有利于田间进行培土、施肥、除草等农事操作,从小培养健壮的植株,增强大豆植株抗病能力,减少发病。
4、田间精细化管理,如早中耕、勤除草等
在大豆播种前,要记得规划好排灌水沟,避免造成雨后大量积水,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田间的湿度;其次,在大豆的生长前期可以尽早对大豆幼苗进行中耕培土、松土,杂草多的时候及时拔除,这样才能降低土壤的湿度,从而培养健壮的幼苗植株,增强幼苗植株的抗病能力。如果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而且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候要记得及时浇水,但是避免大水漫灌,要进行少量多次勤浇,看到土壤润湿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大豆紫斑病的发生。
5、田间的大豆采摘完毕后要及时做好清田工作
大豆紫斑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在发病植株的叶片、茎秆和豆荚豆粒内进行存活然后越冬,所以在大豆采收之后,可以将这些枯死杂物统统搬到田外进行烧毁,从而可以减少田间病原菌、虫卵的大量残留。
其次,要对种过大豆的田块进行大翻耕,可以将表层土壤多次翻耕至深处,然后使用50kg每亩的生石灰粉进行撒施,利用生石灰遇水后会发热散热的原理,灭杀土壤中的残留的病原菌和虫卵,同时也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度,从而减少大豆紫斑病的发生。
6、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适时防治
对于大豆紫斑病的防治,以提前预防为主,这样可以减少后期的发生程度,尤其是在大豆的生长关键时期如花期、蕾期、结荚期进行提前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大豆紫斑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及时用药进行喷药预防。
平时在田间进行巡察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少部分大豆植株发病了,这时候就要使用治疗性强的的杀菌剂配合叶面肥对全田的大豆植株进行喷雾了,连续使用2次,可以快速控制病害、补充养分,让大豆植株及时恢复健康生长。
药剂推荐:50%多菌灵1500倍、75%甲基硫菌灵1000倍等(预防药剂);40%吡唑·戊唑醇1500倍、30%苯甲·丙环唑等(治疗药剂)。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0

农友3753

2021-11-16 08:20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新城镇陈雪如

2021-11-14 20:27

感谢老师的讲解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275

2021-11-12 06:20

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让心灵去旅行

2021-11-11 08:11

预防为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413

2021-11-10 07:04

确实很有用,学习长知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11

2021-11-09 11:12

好方法促发展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11

2021-11-09 11:12

好方法促发展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040

2021-11-09 09:18

111122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040

2021-11-09 09:18

11111222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040

2021-11-09 09:17

1111222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415

2021-11-09 08:32

666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331

2021-11-09 08:30

感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480

2021-11-09 08:15

谢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208

2021-11-09 07:47

让种子免受土壤中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的侵害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934

2021-11-09 06:51

老师讲的很好,学到了知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963

2021-11-09 06:49

讲的太好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233

2021-11-09 06:22

好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市我最傻

2021-11-09 03:37

好很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上海玖童农业专业合作社

2021-11-09 02:34

感谢老师的指导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19

2021-11-08 21:24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