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费县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要求,围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省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全省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和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构建新机制、打造新模式、探索新路子,扎实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0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03%。
一、坚持高位推进,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级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单位的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创新建立“五步工作法”,即明确养殖设施配建标准,全面落实“三防”要求;签订任务责任状,压实帮包责任;组建三支督查队伍,加强日常督导调度;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倒逼村干部加压奋进;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推进,先后出台《创建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费县2022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工作落实落地。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构建专项资金、财政补助、社会资本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统筹整合上级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县级配套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6亿元,集中扶持生物质发电、秸秆青贮、有机肥发酵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农业保险联动政策,严格落实保费补贴、作业补助等相关奖补资金,累计发放补贴、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
二、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一是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思路,构建县、乡、村、企四级联动的农业废弃物收储运用体系,建设农作物秸秆收储点24个、畜禽粪污储存点12个,基本实现县域范围农业废弃物收储全覆盖。依托启阳清能、永能生物热电、光大发电等平台,集成推广应用沼气提纯、生物柴油提炼、有机肥发酵、生物质发电等技术路线,年处理畜禽粪污80万吨、农作物秸秆60万吨,年产沼气3500万立方、提纯天然气2100万立方米、有机肥20万吨,年发电2.9亿千瓦时,逐步形成了“前端收集废物、中端产气发电、末端生产肥料,以畜禽粪便为主、农作物秸秆为辅”的农业废弃物“全产业链”资源化利用模式。二是打造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按照“就地消纳、农牧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科学布局种养业。采取“县域大循环”、“主体小循环”的发展路径,在化海农牧、海圣养殖等建设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应用基地,通过对养殖粪污、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供应到周边区域的农业园区和种植基地,有效促进了养殖园区内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和高效流动。三是打造因地制宜多元利用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分类处理,推广秸秆切碎还田、蔬菜秸秆肥料化、果枝秸秆基料化、传统秸秆燃料化等农作物秸秆利用新模式。全年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30万亩;在瓜菜集中种植区,布局建设生物堆肥项目3个,年消纳蔬菜秸秆2万余吨;依托迦南菌业、华蕈菌业等公司,集中收集果树种植区产生的果枝秸秆用于生产食用菌基料,年消纳果枝秸秆5万余吨;依托蔚蓝秸秆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板材产业加工区,综合利用小麦秸秆、木屑等原料,加工生产生物质燃料颗粒,年产量可达20余万吨。
三、强化科技引领,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路子
一是搭建科技平台。依托省农科院人才、科技、资源优势,紧盯费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短板,建设农牧循环技术与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新型饲料、生物肥料和生物基料转化等核心技术开展科技研发攻关。建设山东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费县分中心,推动9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体同省农科院专家签约组建利益共同体。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装备、新技术集成应用,在山东百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应用蔬菜秸秆自动化预粉碎、清塑除杂等新装备、新技术5项,在启阳清能、化海农牧推广应用干法厌氧发酵技术、生物除臭、生物环保养殖等新技术10余项,为企业节省成本400余万元。三是培育科技人才。结合“舜耕科技服务团”技术下乡和“百名首席兴百村”行动,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双百双创”系列活动,组织畜牧、农机、果茶等部门技术人员600余人次下乡指导,累计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线上线下培训会10余场次,培训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养大户等1000余人次。
下一步,费县将进一步整合力量、积极探索、真抓实干,不断夯实提升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费县模式”。(费县农业农村局)
转发0评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