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广水肥一体化

新农实践者肖钰衡

2025-03-24 16:24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水肥一体化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在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下,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核心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渐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灌溉与施肥结合,更是一场农业生产理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农业的核心支撑

(一)技术原理与内涵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需肥规律,将可溶性肥料与灌溉水配兑成肥液,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的农业技术。以滴灌施肥为例,在新疆的棉花种植中,通过铺设的滴灌管道,将含有氮、磷、钾等养分的肥液,按照棉花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定时、定量地输送到棉花根部,实现了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这种技术摒弃了传统大水漫灌和盲目施肥的粗放方式,真正做到了根据作物需求进行精准供应,如同为作物量身定制的“营养套餐” 。

(二)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国外引进相关设备和理念。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最初主要应用于设施农业、果园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领域,逐渐拓展到粮食作物种植。截至目前,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持续增长,在新疆、内蒙古等规模化种植区域,以及山东、河北等蔬菜、水果主产区,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认识到这项技术的优势,积极投身于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中。



二、应对资源挑战:节水节肥的必然选择

(一)水资源危机下的节水利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用水却占据了总用水量的70%左右,且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大水漫灌使得大量水分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蒸发、渗漏,真正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不足50%。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精准灌溉,水分利用率可提高30% - 50% 。在甘肃的干旱地区,采用滴灌式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后,葡萄种植的用水量大幅下降,原本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葡萄园,如今依靠精准的滴灌系统,不仅满足了葡萄生长的水分需求,还大大减少了对有限水资源的依赖,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二)化肥减量增效的关键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过量使用问题突出,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导致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传统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低,氮肥利用率仅为30% - 35%,磷肥利用率为10% - 20%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肥料的精准施用,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实时调整肥料供应,肥料利用率可提高20% - 30% 。在山东的蔬菜种植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黄瓜的施肥量减少了30%,但产量却提高了20%,同时果实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口感更脆甜,营养成分含量更高。这充分展示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实现作物增产提质的显著效果,为农业绿色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配图1:展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田中应用,滴灌管道铺设整齐,作物生长茂盛】

三、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省工增产的有力保障

(一)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操作,如浇水、施肥、开沟、覆土等,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下。以一个100亩的果园为例,传统施肥方式需要10个工人花费5天时间才能完成,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一人通过控制施肥设备,在1天内即可完成施肥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在劳动力日益短缺、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今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省工优势愈发凸显,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便捷,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和创新中。

(二)促进作物生长,实现增产增收

精准的水肥供应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满足了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有效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实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在陕西的苹果种植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苹果的优果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80%,果实大小均匀、色泽鲜艳、糖分含量高,市场售价也随之提高,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增产增收潜力,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配图2:果农展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出的饱满苹果】

四、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农业的重要举措

(一)减少面源污染,保护水体环境

传统农业中过量施肥和大水漫灌导致大量肥料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平衡。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精准施肥和灌溉,减少了肥料的流失和淋溶,从源头上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在江苏的水稻种植区,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农田排水中的氮、磷含量明显降低,周边河流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水体中的藻类繁殖得到有效控制,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恢复,保护了当地的水生态环境。

(二)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长期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容易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避免了肥料在土壤中的大量积累,同时精准的水分供应保持了土壤的适宜湿度,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在广东的茶园,经过多年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原本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茶树根系更加发达,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土壤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五、未来展望: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的新征程

(一)技术创新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土壤水分、养分、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进一步提高水肥供应的精准度和效率。例如,通过安装在田间的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和作物的各项数据,传输到智能控制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的模型和算法,自动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时间、量和比例,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方面,研发更加高效、精准的施肥设备和技术,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水肥管理方案,满足作物更加精细化的需求。绿色化方面,开发环保型、可降解的灌溉管材和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推广应用策略

为了进一步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制定相关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户亲身体验技术的优势和操作方法。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降低设备和肥料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加强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科研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规范技术应用和产品质量。农户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应对资源短缺、提升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必将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由云上智农作者肖钰衡收集整理为原创文章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9

农友4461

2025-03-25 13:07

好好学习一下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水到渠成农友4476

2025-03-25 06:10

好好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国哥安装石墨烯电地热,电采暖系列

2025-03-25 05:31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470

2025-03-24 21:37

老师说的有道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552

2025-03-24 20:40

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酒醉的探戈

2025-03-24 20:13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58

2025-03-24 19:25

老师说的真好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58

2025-03-24 19:24

老师们辛苦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629

2025-03-24 17:48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