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灯光照亮驼城夜空,千余名音乐爱好者的梦想在这一刻绽放。2025“榆林好声音”以一场全民音乐盛宴,奏响了文化惠民的时代强音。
9月27日晚,榆林市文昌·时光天街东广场上人潮涌动,2025“榆林好声音”总决赛在此火热开唱。从4月启动至今,这场以“丝路长歌 声震驼城”为主题的音乐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选手参赛,举办了18场赛事活动。
十强选手屈军军、冯梦龙、马建伟、康娜、胡俊成、王胜军、李艳民、付艳飞、张云赫、刘刚强在决赛舞台上放声高歌。他们的歌声里,有黄土高原的浑厚,也有现代流行的灵动,共同谱写出榆林文化多元融合的生动乐章。
舞台之光 照亮普通人的音乐梦想
聚光灯下,来自东北的李艳民正深情演唱《祈雨调》。作为从吉林专程飞来的选手,他跨越千里只为在榆林的舞台上唱响陕北民歌。“年纪越大,反而越痴迷陕北民歌。那些质朴的歌词,唱的是炽热的爱、浓浓的乡愁。”
李艳民并非个例。在“榆林好声音”的舞台上,千余名怀揣音乐梦想的普通人找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中有守护光明的眼科医生、扎根田野的农业科技员、穿梭于街巷的外卖骑手、忙碌于市集的卖菜大姐。“我就是个过着平淡生活的普通人,但特别喜欢唱歌。”李艳民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众多参赛者的心声。
赛事总导演胡少鹏表示:“希望通过这个‘零门槛’的舞台,让每个热爱音乐的人都有机会发光发热,也希望选手们都能从‘榆林好声音’开始,走向更大的舞台。”“百姓舞台 全民共享” 的初心,使得这场赛事超越了单纯的音乐竞技,成为一座城市对普通梦想的温暖呵护。
文化惠民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秋夜的榆林,时光天街商业广场上歌声飞扬。不仅舞台上的表演精彩,舞台下同样热闹非凡——阶梯和围栏周边,不少观众带着老人孩子前来观赛。遇到支持的歌手,大家便挥动荧光棒呐喊助威;听到熟悉或喜爱的曲目,就跟着台上轻轻哼唱。
“以前觉得文化惠民是‘送点啥’,现在才体会到,给老百姓一个舞台,他们能创造出远超想象的精彩与感动。”胡少鹏感慨道。赛事期间,组委会收到成千上万条观众留言,字里行间满是对持续参与文化活动的热切期盼。
榆林市近年来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从“送戏下乡”到“全民艺术普及”,不断探索文化成果惠及百姓的有效路径。“榆林好声音”正是这一探索的深化,它让文化惠民工作从传统的“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民歌新唱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作为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榆林高度重视陕北民歌的 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本届赛事评委、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东方歌舞团领衔主演赵大地坦言:“音乐的本质是共情。无论是唱信天游还是流行歌,能打动人心就是好声音。今晚的选手让我们看到,榆林的音乐土壤是多么肥沃。这种“政府引导、媒体搭台、企业参与”的模式,真正为这些热爱音乐的普通人搭建了最闪亮的舞台,激发了全民的艺术潜能。”
赛事中,吉他弹唱的《三十里铺》流淌着现代气息,信天游与流行元素碰撞擦出新火花。这些创新尝试让陕北民歌从“老古董”转变为融入生活的 “活态文化”。
为提升选手素养,赛事特邀榆林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高校声乐教授、知名音乐制作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组成“明星导师团”,真正践行“比赛即课堂”的理念。
文商旅融合 唱响城市发展新篇章
“榆林好声音”的舞台超越了音乐竞技的范畴,成为激活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鲜活载体。赛事特别增设的“我为家乡代言”环节,让选手们化身家乡的“推介官”。陕北汉子用信天游旋律带出横山的香草羊肉,卖菜大姐用市井吆喝式的热情介绍家乡的大棚果蔬,乡村医生结合行医经历讲述古镇的康养资源。这种创新的文化表达方式,让赛事关注度自然转化为家乡文旅与农产品的“流量密码”。
赛事还形成了“政府引导、媒体搭台、企业参与”的良性循环。榆林文昌·时光天街全程赞助,为零跑汽车为本届总冠军赞助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热忱支持,让“音乐梦想”与“品质生活”在普通人身上实现了双重飞跃。
未来,赛事将继续聚焦“声震驼城、品聚榆林、景秀山河”三大维度,打造集文化传播、商贸展销、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文旅超级IP。后续将开展“榆林好产品”直播带货、“榆林好景点”直播推介等活动,让赛事影响力沿歌声轨迹延伸至更广阔天地。
媒体赋能 打造城市文化新IP
作为榆林传媒中心精心打造的城市文化IP,“榆林好声音”自启动以来便以现象级影响力席卷塞上古城。赛事同步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话题#榆林好声音#,并通过榆林传媒中心全媒体平台全程直播。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民狂欢,让“全民参与、全民传播”的愿景照进现实。
赛事总导演胡少鹏表示,“榆林好声音”不仅是音乐赛事,更是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通过全媒体传播矩阵,赛事将榆林的文化魅力传递到更广阔的领域,让“丝路驼城”的文化名片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从社区海选到千万人观看的网络舞台,从本地群众到跨省赶来的音乐爱好者,“榆林好声音”用最真挚的旋律呼应着“清爽榆林”对文化共享的追求。当传统民歌与现代旋律交织,当普通人的梦想在聚光灯下被温柔托起,塞上古城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力量,正悄然凝聚。
总决赛的夜晚,十强选手的歌声已渐渐消散在驼城的夜空,但文化的回响依然悠长。从4月到9月,18场比赛见证了音乐如何改变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态。未来的榆林,必将有更多这样的文化盛宴,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文化熏陶中坚定自信、在艺术表达中展现自我,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符金壮 通讯员 谢妮妮 张娟娟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转发0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