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胶病是桃、杏、李、樱桃等树种最重要的枝干病害,常常导致树木分泌黄色胶质,病重时甚至全树衰弱,最后枯死,而发生流胶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防治方面,更要抓住重点,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本期就从流胶病着手,说说关于树木流胶病的前因后果!
【1】流胶病的两种类型:一般从发病原因上主要将流胶病分为侵染性流胶和非侵染性流胶两种。
1、侵染性病原导致的流胶病
由于寄生性真菌及细菌的危害,如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等,这些病害或寄生枝干,或危及叶片,使病株生长衰弱,降低抗性。
由侵染性病原导致的流胶病发生在根颈、主干、枝杈等部位。开始发病时,枝干部位出现肿胀,然后流出淡黄色透明树脂,尤其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随着时间推移,冻状胶体颜色逐渐变成淡红褐色、棕褐色。如果天气干燥,胶状物转变成茶褐色坚硬胶块呈结晶状,粘附于枝干表皮。
2、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
导致流胶病的非侵染性途径主要有机械、虫伤、日灼等。这些因素引起的伤口流胶病在枝干、新梢、叶片、果实上都可发生,但以枝干最为严重。
枝干发病:发病枝干树皮粗糙、龟裂、不易愈合,开始为白色透明胶状,然后胶状颜色逐渐变成褐红色、或黄褐色透明胶状物。遇适温高湿时胶状呈喷发状堆积在伤口表面,被害桃树树势衰弱,叶片变小变黄,病部容易被腐生菌感染,使木质腐烂。流胶严重时树势衰弱,并易成为桃红颈天牛的产卵场所而加速树木死亡。
果实流胶: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时龟裂,不能生长发育,失去食用价值。
【2】桃树流胶病发病条件:
1、一般4-10月间,15℃以上就开始发生,25℃左右的雨后,湿度大时就有可能暴发。树龄大的桃树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
2、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虫害中特别是蛀干害虫所造成的伤口易诱发流胶病。
3、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冻害、日灼伤等,生长期修剪过度及重整枝等易诱发流胶病。
4、粘壤土、瘦瘠土壤、菜园土和酸碱过重的果园容易出现流胶病。
5、排水不良,灌溉不适当,地面积水过多等易诱发流胶病。
【3】发病时期:
侵染性病害发病时期:一年中有2个发病高峰期,分别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
非侵染性病害发病时期: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日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发病,5月下旬-6月下旬为第一次发病高峰,8-9月为第二次发病高峰期。
【4】流胶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对病树多施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中后期控制氮肥,协调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保持稳定的树势。雨季做好排水,降低桃园湿度。提高抗病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
2、调节修剪时间,减少流胶病发生。
树木生长季节进行修剪时,若是人为造成的伤口,遇中温高湿环境,伤口容易出现流胶现象。通过调节修剪时期,如桃树的生长期修剪改为冬眠修剪。虽然冬季修剪同样有伤口,但因气温较低,空气干燥,很少出现伤口流胶现象。因此,生长期采取轻剪,及时摘心疏除部分过密枝条。主要的疏删、短截、回缩修剪,等到冬季落叶后进行。
3、冬季清园,刮胶,进行树干、大枝涂白。
4、及时防治虫害,减少流胶病的发生:4-5月份及时防治天牛、吉丁虫等害虫侵害根茎、主干、枝梢等部位发生流胶病,防治桃蛀螟幼虫、卷叶蛾幼虫、梨小食心虫、蝽象等为害果实出现流胶病。
5、药剂防治,减少流胶病发生:
(1)当侵染性流胶病发生前和初期,选无风晴天用淇林流腐净1瓶兑水15-30公斤对树干及枝干等部位均匀喷雾,以喷匀而药液不向下流为宜。
(2)当流胶病已经发生时,选晴天先用工具将病部刮除,露出生长健壮部位,然后使用淇林流腐净兑水1-2公斤用毛刷对病部进行涂抹,在病高发期最好间隔5-7天再涂一次。
转发0评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