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浏阳市北盛镇的稻田里一片金黄,淳口镇的动物养殖试验正在进行。当日,省农学会组织专家对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长江中游稻区高产栽培与秸秆综合利用岗位专家唐启源主持的“饲食两用型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成果进行再生季测产与现场评议。随着收割机阵阵轰鸣,金黄的稻谷倾泻而出……
11月1日,再生稻再生季测产现场,收割机作业正酣
“专家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片的Y两优911再生季亩产为506.4公斤,对照田(同一品种的普通再生稻)的再生季产量为324.3公斤,饲食两用型再生稻的再生季比对照增产56.1%。”唐启源告诉采访记者,而他刚从大通湖区示范基地完成测产工作后赶回长沙。从他轻松愉悦的状态可以看出,大通湖的测产结果也让他很满意。“我们连续3年在大通湖区开展项目试验示范,饲食两用型再生稻的再生季亩产比对照增产50~100%,今年的示范田亩产也有509公斤。”
11月5日晚,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唐启源教授和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湘南试验站站长陈东博士。两位专家告诉记者,这是我省率先由水稻种植专家、畜牧养殖专家深度“跨界”合作,也是跨体系合作,为保证水稻绿色高效生产,解决南方饲草短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让人们看到了优质口粮和优质饲草高产高效新模式。”
“放弃”头季重培再生季
头季供动物饲草料,再生季保口粮安全
再生稻米品质优、价格高,深受种粮大户欢迎。近年来,我省再生稻发展迅速,机收再生稻种植技术在全国位于前列,实际种植面积约400万亩。“再生稻种植面积虽广,但也伴随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唐启源说。
据介绍,再生稻头季由于在高温下灌浆结实,米质特别是外观品质较差,出米率偏低,价格不理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普通品种的再生稻头季干谷价格在110元/百斤左右。再生季的米质虽然比头季要高一个档次,但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头季机收碾压过多,收割时间较晚,再生季产量偏低;同时再生季发苗不一致,稻米成熟度不整齐,出米率受影响。
与此同时,目前我省畜牧行业粗饲料成本过高,质量参差不齐。“冬季饲草料短缺,从外省(如河南、湖北)购买干草,运输成本高的现状制约着我省草食动物的发展。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口粮和优质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湘南试验站站长陈东表示。
2017年,唐启源组织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相关专家开展的“饲食两用型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应运而生。两年来,该项研究在我省益阳大通湖区、长沙县、浏阳市进行了试验示范。在大通湖基地的试验结果表明,头季可收青贮料2.5~3.5吨/亩,再生季稻谷亩产量可以稳定达到400公斤以上,高产的可达550公斤。
什么是饲食两用型再生稻关键技术?简而言之,即“一季青饲料+再生稻”高效产业生产模式。
唐启源告诉记者,饲食两用型再生稻关键技术的研究首先就是针对再生稻头季米质欠佳、再生季产量偏低、草食动物饲草料紧缺等现状,以再生稻头季开展定向栽培、全株青贮、干草制粒等技术研发,并进行草食动物饲养试验研究;其次对再生季口粮进行高产优质定向栽培技术研发。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技术是围绕再生稻开展,再生稻是种1茬收获2季,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头季全株收割,意味着再生稻头季的稻谷产量就直接放弃,忽略不计了,将水稻植株和稻谷一起用来做青贮饲料。头季满足饲草料需求,再生季满足口粮生产需求。”唐启源表示,通过头季提前刈割作饲料,再生稻根系活力和再生能力强。同时由于提早了头季的收获期,为再生季水稻争取了更多的光热资源,可大幅度提高再生季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
陈东介绍说,“头季稻收割提前于蜡熟期,连秸秆刈割做青贮饲料或颗粒饲料,每亩可收获纤维、淀粉、粗蛋白含量较高的青贮饲料3吨左右。通过喂养对比试验,在动物采食、生长性能等方面,全株水稻青贮料不仅明显优于干稻草,而且与全株玉米青贮料没有显著差异。”
评议组专家们参观头季全株饲喂山羊试验现场
当然,该技术对水稻品种有要求。最主要的就是要生物量大,长势繁茂,同时再生季米质要好。唐启源说,“头季只有长势繁茂,做青贮饲料才会产量高。就算头季每亩可产出3吨的青储饲料,这个数字也属于中高产。”
一田双种一种双收
农民种田增产增收,牛羊“吃饭”管够管饱
此时,唐启源将浏阳的测产和评议结果递给了记者。记者着重看了评议专家们对该技术模式的态度。
专家们一致认为,饲食两用型再生稻种植生产模式是一种稻田种养结合的新模式,兼顾了优质稻米消费需求和南方饲草料生产,一田两用、一种两收,实现了稻田生产对象化、周年生产功能化、种养需求导向化,为水稻绿色高效生产和南方饲草来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那么,该技术“新”在哪?如何解释“一田两用、一种两收”?如何兼顾消费需求和饲草料生产?
唐启源教授(右二)、陈东博士(右一)向专家们介绍再生稻头季全株饲料
唐启源解释道,“新”,即首次将水稻种植户和养殖户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一田双种,是指在同一田块既生产青粗饲料,又生产优质食用生态稻谷;一种双收,是指种一茬可以收获2次。“对农民朋友而言,一种双收即种植再生稻是一种轻简化的高效种植模式,省去了一季的秧田、种子、农药、用工和部分化肥,成本低生产效益高;一田双种既解决了头季销路的问题,又提高了再生季稻谷产量和米质;对草食动物养殖户朋友来说,解决了饲草料供应问题。”
至于兼顾消费需求和饲草料生产,唐启源认为,再生稻米的品质已经得到社会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该技术使再生稻米产量较原有生产模式大幅增加,再生稻米的品质也有提高。“此外,国家目前大力发展南方草食动物产业,草食动物日粮50%以上干物质由粗饲料提供。而我省草食动物青粗饲草料主要以皇竹草、桂牧一号、青贮玉米、黑麦草种植为主,同时利用一些农副产品,该技术能提供牛羊部分的饲草料,兼顾我省饲草料生产。”陈东从动物饲养角度给予了补充。
唐启源表示,再生季水稻不打农药,保证绿色、生态、优质。“该项技术不仅提高了再生季优质生态稻米的产量,还提高了种植户再生季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大面积推广价值,对于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以及临近草食动物养殖户的再生稻种植大户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唐启源教授向评议专家组进行技术汇报
而一说到推广价值,他就跟记者算起账来。
目前,再生稻头季稻谷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产值在1200元左右,但再生季亩产量只有250公斤左右。如果将头季稻全株刈割做青贮,仅按青贮原料收益360元/吨(青贮料可达600元/吨),每亩收益约1000元左右,虽然与头季收谷物相比降低收益200元/亩,但再生季亩产量增加50%以上,即不打农药的优质稻谷可由每亩250公斤左右增加到400~500公斤,效益可观。
这还只是计算不加工的效益,即头季按青贮原料卖,再生季稻谷也不加工稻米。要加工的话效益会更高。再生季优质稻米的售价可以卖到10~20元/公斤,甚至40元/公斤,500公斤稻谷可以打出300公斤大米,按照20块钱/公斤价格计算,就可以创收6000元。
陈东表示,1亩头季青贮料可以供应1头350公斤重的牛,或5.6只羊的全年的饲草料。头季青贮饲草料按照600元/吨价格,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同时,种植户头季能有1000元以上的收益,也很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做好的青贮饲料可以储存长,为草食动物越冬提供了可靠的饲草料来源。“该技术特别适合于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应用,也适合于再生稻种植大户与周边100公里以内的草食动物养殖户相互联合应用。将头季食用品质差的稻谷及水稻秸秆进行青贮利用,为草食动物的发展提供了饲草保障。”
“饲食两用其实是一种‘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关系”唐启源强调,农民朋友在口粮富足时,头季全株可以作饲草料;口粮不足时,头季可以继续做回自己的“老本行”,保证口粮安全。#农业交流群# #隆平培训# #湖南农业杂志#
信息来源:湖南科技报 作者:于钊
转发0评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