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

农友5542

2018-12-10 15:47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历了自发萌芽阶段(1978—1984年)、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0年)、盲目发展阶段(1991—1995年)、规范发展阶段(1996—2001年)、质的提升阶段(2002—2008年)以及集团化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将是中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在发展第三代批发市场的同时,集团化将向连锁化转变,并呈现公益性方向更加明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把关食品安全成为重要任务,冷链物流应用进一步加强,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进一步加深等发展趋势。

自1984年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开始迅速发展,至今已整整30年时间。在这30年里,农产品批发市场经历了农产品流通体制不断改革演进的重要阶段,如今已经成为实现全国农产品集散和资源配置,带动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过30年的风雨洗礼,今天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正走在稳健发展的道路上,系统回顾行业发展历程,总结行业发展经验及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对行业下一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

1.农产品批发市场30年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共经历了自发萌芽阶段(1978—1984年)、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0年)、盲目发展阶段(1991—1995年)、规范发展阶段(1996—2001年)、质的提升阶段(2002—2008年)、集团化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如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团化发展趋势还在继续,行业外资本不断涌入,并开始在行业内抢占区域先机。集团化成为行业资源整合发展的重要转折。

2.农产品批发市场30年发展成就

(1)农产品批发市场地位显著提升

经过30年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由最初的以零带批到如今的以批发为主,已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中央1号文件连续11年针对农产品流通领域做出指示,在优越的政策环境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的定位得到认可。理论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定位的激烈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政策对批发市场公益性定位的明确。

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首次明确提出鲜活农产品市场“公益性”的概念。2014年3月,商务部会同农业部等13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实施动态监管,确保公益性市场效应得到持续发挥,对不能实际发挥公益性功能的市场要强制退出,至此,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进入备受重视的全新阶段。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 51号)提出,制定全国公益性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统筹公益性市场建设,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政策的逐渐明晰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日趋良好。

(2)行业规模稳步扩大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00多家,其中综合市场数量超过1700家;批发市场年成交总额约37000亿元,年成交量约7.8亿吨; 市场总摊位数约246万个,其中固定摊位约171万个,非固定摊位约75万个;总交易面积约15000万平方米,其中交易厅棚面积约9600万平方米,露天交易面积约5600万平方米;经销商共计约214万个,涉及从业人员约646万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具体经营类别参见表1。

30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多到少、最后基本稳定的过程(参见图1)。

相应地,单体市场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 1986年单体市场平均成交额为317.8万元,1998年为6761.7万元,2002年为8339.9万元,2013年已达8.36亿元(参见图2)。仅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2013年交易额就达到500亿元。目前,全国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超过1700个。

同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整体升级改造进度加快,覆盖率大幅提升。在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率达66.7%,信息中心建设率达53.3%,此外, 已有26.7%的市场建有电子结算中心。

(3)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30年发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业态多样,品种齐全,产地、销地、 集散地市场并举的市场网络体系。综合市场、果蔬市场、水产品市场、肉禽蛋市场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点分布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形成了东、中、西部地区并行发展且地区之间交易频繁的局面。中国东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较之中西部地区具有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基础好,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农产品批 发市场数 量占全国 总数量的43.6%,最大经营面积为121万平方米,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2013年公布的百强市场中,名列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广东13家、北京12家、江苏9家、 山东8家、辽宁7家,均分布在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0.3%,素有“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工业重要生产基地”之称的河南以拥有6家百强市场的实力位居第六;西部地区占比26.1%,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与经济发展高地的四川省有4家市场进入百强。[1]2013年全国百强市场分布详见表2。

表1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类别构成比例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

图1 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发展情况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

图2 单体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成交额对比 下载原图

(4)集中度提高促进行业功能提升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生产和消费区域进一步集中,农产品大规模、跨区域流通逐步成为常态,带动行业内出现一批具备较强集散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调查,2012年百强市场总交易额为8490.7亿元,占行业整体交易量的27.0%, 2013年百强市场总交易额为11207.1亿元,同比上涨31.9%,占行业整体交易额的30.1%,较2012年增长3.1%。全国44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仅百强市场的交易额就占到30%,并在逐年增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集团化发展迅速,多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归于同一集团旗下,未来将促使行业集中度更高,也会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进一步集中,促进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农产品流通与物流快速发展。同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品集散、价格形成、 信息发布和食品安全把关等功能,促进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保障城市供应稳定、品种丰富。

表2 2013年全国百强市场分布(按交易量)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

(5)行业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30年间,随着农产品流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农产品流通行业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前沿观点百花齐放,涌现出一批行业研究型专家和经典著作。笔者于2006年开创性地提出“第三代批发市场”的理念,系统阐述了第三代批发市场的概念、 内涵、核心内容以及推动第三代批发市场建设的相关措施,成为指导行业发展方向的前沿思想。 作为农产品流通行业理论的领导者,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成立了“农产品流通专家委员会”, 并联合行业专家陆续推出了《面对WTO海峡两岸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次创业》《绿色农副产品生产、 流通、消费指南——21世纪的食物安全》《新农村建设与市场热点研究》《为了百姓的绿色餐桌》等一系列理论丛书。同时,许多专家学者对农产品流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具有代表性的丛书及专著达到40多部,其中徐柏园、李蓉合著的 《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专著,开拓了中国农产品流通研究的新领域。此外,诸如《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13)》等农产品流通领域相关的专项研究报告和论文不计其数,为指导行业实践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理论知识。

(6)行业领军人物创新经营助发展

历经30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人物(龙头市场、龙头企业),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企业改制方面,苏州南环桥市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食全食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等,均是改制大潮中的成功典范。在电子商务方面,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开先河,将农产品电子商务做得风生水起,其旗下“前海指数”亦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排头兵。在国际贸易方面,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创新经营,将进口果菜业务做大做强,供应全国进口水果的70%~80%。

在创新经营的同时,一些市场企业的负责人也在参政议政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多年来一直为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鼓与呼,对推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地位提升及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30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的作用

(1)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也逐渐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构筑起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例如, 新发地批发市场蔬菜供应量占到全北京市总需求量的80%以上、水果的80%以上(进口水果的90% 以上)。为稳定首都农产品供应,新发地批发市场新建了3000多吨的冷藏保鲜库,可以保证首都市场5天的供应量。

(2)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流通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以及价格形成中心,也是农产品供需变动的晴雨表。这些年批发市场的发展,反映出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不断开发优质品种、控制食品安全,在自由竞争中逐步形成了“优质优价”。 批发市场将农产品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改变了原先单个商户“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2]

(3)稳定产销关系

经过30年的发展,多数批发市场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采购群体,构建起了四通八达的购销网络,为个体农民和经销商销售农产品提供了稳定的渠道,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产地批发商签订收购合同,农民按照合同进行生产和销售,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3]此外,一些批发市场开始探索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实行“基地+市场+ 零售终端”的经营模式,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从而降低流通成本。

(4)把关农产品质量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流通过程中食品安全保障的社会责任。批发市场的责任重点体现在质量把关和索证索票上,把关进入市场的产品证件齐全, 商户出具具有政府认可的检验检疫证明,同时市场与基地、政府实施联动,及时沟通反馈信息,从源头加强农产品质量把关。

(5)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带动民间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亦带动了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2013年平均每个市场从业人员达到3165人,大型市场可保障上万人就业。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 解决了农贸与市场在空间上隔离、在时间上不能有效衔接而过度依赖中间商的情况,农民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从而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

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问题

1.亟待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兴起、发展已走过30年的历程,但至今仍没有一部国家统一的法律进行规范制约,行业的规范发展缺乏法律保障,市场交易行为缺乏监管和法律约束,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缺乏可长期依据、可有效指导其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律法规建设, 尽快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农产品市场流通行业的共同期盼和心声。

2.缺乏统一布局规划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各类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中心,当前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规划,监管无序,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一方面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布摸底统计情况发现,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太原、郑州、成都、沈阳、湛江、乌鲁木齐等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饱和,近年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而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缺少农产品批发市场, 甚至相邻两个县没有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实际农产品流通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由于批发市场缺少规划而过于密集,有场无市,还有部分市场为拉拢经销商产生了恶性竞争。

3.准入退出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缺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机制,一些批发市场通过利用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低成本获取土地,为快速收回投资,不少新建市场变相搞房地产,偏离主业。此外,市场的盲目、重复建设使优质批发商成为稀缺资源,由于缺少退出机制,出现了一些新建市场打恶性竞争的擦边球,花巨资或采取不正当手段从其他批发市场拉拢经销商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不仅给竞争双方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波及上下游农产品经销商、消费者、生产者等多个环节。此外,临时批发商的流动性大, 不利于政府、市场进行监管,食品安全隐患大、难以追溯等问题,也亟需通过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加以解决。

4.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

2010年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显示,副总级以上的管理者普遍学历偏低,专科以下学历者比例高达80%;批发商99%是农民出身,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居多。另外,人才短缺,缺少职业资格准入和强制性上岗培训,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调研显示,农产品批发市场从业人员中,严重缺少市场规划、食品安全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冷库管理等人才。专业批发市场在培育市场自己的大型批发商等方面也亟待改善。从业者专业素质较低,对提升市场的专业性、打造市场的专业品牌、 占据本地区的市场份额等产生了严重制约,亟待加强教育培训。

三、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早在2006年,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已提出“第三代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方向,至今仍是指导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今后在 “发展第三代批发市场”的同时,集团化向连锁化的转变也将迅猛发展。未来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农产品批发市场仍是中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经过30年的发展,尽管有其他多种流通形式开始出现,但是中国城市农产品消费的70%~80% 仍是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批发市场的“集货”功能和“散货”功能仍将不可替代。同样在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农产品批发市场也仍是其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小生产、大市场的国情下,仍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方向将更加明晰

长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解决卖难、 稳定产销、保障供应等重要的公益功能。目前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的定位有关政策中已经有明确的表述,但公益性的界定以及公益性的实践方式尚不够明确。未来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遵循以下规则:首先,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并不能够平抑价格,市场的低收费并不代表能平抑物价;第二,市场内设置免费或者是低收费的供农民出售自己农产品的场所将成为普遍行为。随着理论界的不断探讨以及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的推行,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实践将更加深入。伴随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律的出台、 市场化价格风险基金的建立、金融优惠政策的引入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实践问题会逐步清晰起来。

3.批发市场将实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当前电子商务风起云涌,打破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仅有线下交易的传统方式。今后,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的发展还将更加深入,未来将呈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的局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电子商务中的责任应该是建立平台,批发商应该做的是电子商务交易。今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也将会着眼于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业务,解决物流节点和产品标准化问题。同时,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也会随之越来越深入。

4.把关食品安全仍将是重要任务

食品安全是农产品行业永恒的话题,把关食品安全也仍是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任务。 对于批发市场来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首先,把好“准入关”,严格进行索票、索证,把好第一道门槛;其次,把好“检测关”,对不同季节高风险的产品进行检测,市场自营配送的产品要实行逐批检测;第三,把好“信息关”,完善农产品信息的可追溯体系。

5.冷链物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应用将加强

多年来,冷链物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应用始终得不到推广,主要是由于高成本和低消费水平之间的矛盾。然而,从国内外环境以及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格局来看,冷链物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应用必将加强,尤其在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是首要条件,高效、低损耗的物流是支撑电子商务最重要的环节,因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应用必将在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6.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深

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不仅有国内贸易还会涉及国际贸易。在打造农产品国际贸易平台的同时,也需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汇集了大量的农产品批发商,产品丰富、来源稳定,市场资金雄厚、信誉有保障,组织化程度较高。凭借这些优势,再借助行业协会组织提供的智力支持,批发市场作为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平台,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 2015年05期

作者:马增俊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

$村品集市$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