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徒长的危害及防控方案

农业人阿谢

2025-11-26 17:57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作物营养生长阶段(苗期至开花前)是作物丰产的关键期,控徒长是实现高产和优质的核心。以下是关于徒长原因、危害、综合控制策略以及水肥管理方案的简要说明。
一、徒长的原因与危害
1. 主要原因
• 氮肥过量:氮素促进细胞分裂和叶片生长,过量则导致植株疯长,营养全部用于长枝叶。
• 水分过多:土壤湿度过大,根系活力下降,同时水分充足会加速细胞伸长,导致节间变长、茎秆纤细。
• 光照不足:在弱光条件下,植株为了争夺阳光会拼命长高,导致茎秆细长、叶片薄而色淡。
• 温度不适:特别是夜温过高,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大量养分,导致徒长。
• 密度过大:植株间通风透光差,相互竞争,引发徒长。
2. 主要危害
• 抗逆性差:茎秆柔弱,易倒伏,易感病。
• 产量降低:营养过度消耗于枝叶,花芽分化不良,落花落果严重,坐果率低,果实发育迟缓。
• 品质下降:果实着色差、糖度低、物质积累少。
二、控制徒长的综合策略
控制徒长需要一个“组合拳”,水肥管理是基础,再配合环境调控和农艺措施。
水肥控制(核心)
• “控氮、控水、增磷钾”。
环境调控
• 光照: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 温度:温室栽培条件下可以适当控制昼夜温差,加大昼夜温差(∆T),特别是降低夜温,有助于积累干物质,抑制徒长。
农艺措施
• 中耕松土:“锄头下有水也有火”,中耕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起到控上促下(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
• 化学调控:在关键时期(如苗期)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等,能有效缩短节间,壮苗抗倒。注意: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浓度宁低勿高,以免造成药害抑制过度。
三、具体的水肥管理方案(以果蔬类为例)
水肥管理的总原则是:前控、中促、后补。这里的“前”指的是营养生长盛期。
(一)水分管理
1. 苗期
• 目标:促进根系下扎,培育壮苗。
• 措施:播种或定植时浇透“定根水”后,适当控水,进行“蹲苗”。除非植株中午出现轻微萎蔫,否则不浇水。让土壤处于“见干见湿”的状态。这能迫使根系向深处生长寻找水分,形成强大的根群。
2. 营养生长中期(旺盛生长期)
• 目标:控制地上部分旺长,促进茎秆粗壮。
• 措施:继续实行“适度水分胁迫”。浇水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可以通过观察土壤:取地表下5-10公分的土壤,手握能成团,落地即散,则表明缺水,需要灌溉。避免小水勤浇,防止表层根过密而深层根不发达。
3. 开花前期
• 目标:为开花坐果储备水分,但避免水分过多导致落花。
• 措施:在开花前一周左右浇一次透水,之后直到坐住果前再次适当控水。
(二)肥料管理
核心是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并注重施肥时期和形态。
1. 基肥(底肥)是基础
• 原则: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氮肥适量。
• 方案:
• 优质有机肥(如羊粪、牛粪):500-1000公斤/亩。有机肥能改良土壤,肥效缓释,不易引起徒长。
• 平衡型复合肥(如15-15-15):20-30公斤/亩。(根据不同作物定)
• 过磷酸钙:30-50公斤/亩(补充磷和钙)。
2. 营养生长期追肥
• 原则:严格控制氮肥,特别是铵态氮肥,增施磷、钾、钙肥。可使用平衡型水溶肥,避免使用高氮型。
• 方案:
• 提苗肥(定植后7-10天):若植株长势偏弱,可少量追施一次高磷型水溶肥(如10-52-10),每亩5公斤左右,促进根系发育。若长势正常,可不追。
• 旺盛生长期(蹲苗结束后):这是控制徒长的关键追肥期。推荐使用氮磷钾平衡型(如20-20-20)或高钾型(如15-5-30)水溶肥,每亩每次5-10公斤,随水冲施或滴灌。切忌单独追施尿素等纯氮肥!
• 喷施叶面肥:可喷施偏磷、钾含量的大量元素叶面水溶液以及中微量元素叶面肥,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叶片肥通过叶片快速吸收,能显著增强光合作用,使茎秆健壮,叶片厚绿。喷施中微量元素,综合补充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四、提醒
最后提醒,不同作物对营养需求有其特殊性(如果树、粮食作物等),但“控水、控氮、增磷钾、增大温差”的基本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在实际生产中,要勤于观察植株长势,灵活调整管理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