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被列为20世纪十大环境污染事件之一,也是日本四大环境公害事件的代表。由于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两岸居民食用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患者多处畸形,极易骨折,疼痛难忍。近年来,我国毒大米事件也层出不穷,2017年益阳毒大米事件,共有16人被判刑;同年11月,江西九江也发生镉大米事件,11人被问责。
镉大米事件的根源通常是因为农田土壤内重金属镉超标,灌溉水源也存在镉等重金属超标,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农作物吸收,生产出毒大米。随着对环境的重视,国家通过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大气和水污染、制定镉大米标准等多种手段,治理大米镉超标问题。从治理镉超标的问题上,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下手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是源头治理,即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从工业废水排放,环境废气污染等方面着手,提高排放标准,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第二对已有的污染治理。降低土壤、水中的重金属含量。
对已有的土壤污染,通常通过三种方法治理。一个是将镉从土壤中提取出来,这是治理镉污染的根本性方法。用生物法修复、物理和化学修复等方式,将土壤中的镉吸收,三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这三种方法难度大,投入大,周期也比较长。第二个是将土壤中的镉钝化。即通过提高土壤PH值,来降低土壤中的活性。PH值每升高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可降低10倍。撒石灰或者土壤调理剂,可基本解决中度、轻度镉污染土地的农作物镉吸收问题。第三个是选育镉低积累农作物。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品种间对镉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筛选出低积累的水稻品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法。
镉污染防治需要建立完善的镉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从农田污染物控制标准、污染物普查、污染物检测、污染治理区确定、治理技术推广、规定防治和治理土壤镉污染和技术体系,以此来确保农产品安全。
镉污染治理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但是政府投入有限,治理技术不仅需要成功试验,还需具有经济效益,从而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土壤污染治理环节,还需要农民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加强对栽培环节的管理,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是不能弥补治理经费的。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
转发0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