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水稻病害的发生贯穿于水稻整个生育期,是影响水稻生产安全和稻谷(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水稻病害种类多,在我国各稻区广泛发生,常年可造成稻谷损失20%~30%,稻瘟病、病毒病大流行时,可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穗颈瘟、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等可防不可治,一旦感病既造成绝收,预防措施至关重要;稻曲病、穗腐病病原菌还可产生毒素,影响稻米品质,威胁人畜健康。
该模式经多年研发和大田验证及大面积应用,针对水稻主要病害,包括苗期至分蘖初期:恶苗病、立枯病、病毒病、稻瘟病(苗瘟);分蘖期至拔节期:纹枯病、稻瘟病(叶瘟)、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孕穗末期至穗期:稻瘟病(穗瘟)、稻曲病、穗腐病、穗枯病、稻粒黑粉病、叶鞘腐败病,抓住播前种子处理、营养生长期叶面处理、穗期保护三个防病的关键环节,采用“一浸两喷”防控技术,实现水稻全生育期多病害的全程控制。该模式具有精准、高效、轻简、减药的优点,稻农易掌握,可大幅度提高防效,避免粗放盲目施药、见病被动施药、防效差、过量用药、抗药性和防治成本上升等问题。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东北等稻区开展了多年的示范推广,年应用面积2000万亩以上。2015年以来,其核心技术“一浸两喷”精准防控技术模式列为农业农村部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主推技术,2018年以来列入浙江省水稻病虫害防治主推技术。
(三)提质增效情况
多年多地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水稻病害“一浸两喷”精准防控技术模式对主要病害具有理想的防效。种子药剂处理,对恶苗病防效为95.8%~99.7%,对稻瘟病(苗瘟)防效为93.4%~98.1%;营养生长期叶面喷雾,对稻瘟病(叶瘟)防效为87.2%~92.6%,对纹枯病防效为87.8%~94.4%,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防效为67.9%~88.6%;孕穗末期至穗期药剂保护,对稻瘟病(穗颈瘟)防效为88.2%~94.7%、对稻曲病防效为86.5%~95.3%,对穗腐病防效为78.5%~86.2%,对细菌性穗枯病防效为66.8%~79.1%。与农户常规防治相比,平均每季减少用药1.5~2.6次,降低农药使用量18%以上,节省防治成本80元/亩左右,多挽回稻谷损失8%~10%。采用该项技术模式还可减少病原菌毒素的污染,提高稻谷(米)品质,降低农药残留,改善稻田土壤和水体质量,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模式的核心技术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水稻稻曲病高效防控方法”(ZL201610022925.5)。
【增产增效情况】
多年多地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水稻病害“一浸两喷”精准防控技术模式对主要病害具有理想的防效。种子药剂处理,对恶苗病防效为95.8%~99.7%,对稻瘟病(苗瘟)防效为93.4%~98.1%;营养生长期叶面喷雾,对稻瘟病(叶瘟)防效为87.2%~92.6%,对纹枯病防效为87.8%~94.4%,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防效为67.9%~88.6%;孕穗末期至穗期药剂保护,对稻瘟病(穗颈瘟)防效为88.2%~94.7%、对稻曲病防效为86.5%~95.3%,对穗腐病防效为78.5%~86.2%,对细菌性穗枯病防效为66.8%~79.1%。与农户常规防治相比,平均每季减少用药1.5~2.6次,降低农药使用量18%以上,节省防治成本80元/亩左右,多挽回稻谷损失8%~10%。采用该项技术模式还可减少病原菌毒素的污染,提高稻谷(米)品质,降低农药残留,改善稻田土壤和水体质量,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要点】
(一)种子处理(一浸)
针对水稻种子带菌和苗期侵染的病害,如恶苗病、干尖线虫、稻瘟病(苗瘟和叶瘟)、立枯病(烂秧)、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穗枯病、病毒病等,根据当地常发主要病害种类,明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对路药剂品种,进行浸种或拌种处理。
1.选用药剂品种。预防恶苗病:肟菌·异噻胺、氰烯菌酯、咪鲜胺。预防稻瘟病(苗瘟、叶瘟):肟菌·异噻胺、咪鲜胺。预防细菌性病害: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噻唑锌。预防干尖线虫病:0.5%盐酸溶液、杀螟丹。预防立枯病等烂秧:乙蒜素。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齿叶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橙叶病、普通矮缩病、条纹花叶病等稻飞虱、叶蝉传播的病毒病:吡虫啉、噻虫嗪。
2.方法。①浸种前晒种,强日照1天,弱日照2天。②用10千克清水与3~4千克黄泥或2千克工业盐配制成溶液选种。③药剂浸种或拌种,采用有针对性的药剂,按照农药推荐剂量加少量水稀释,与干种子拌匀,阴凉处晾干1天,浸种催芽。采用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浸种后,应反复冲洗种子,彻底去掉药味。采用石灰水浸种后,清水洗3~4次。④催芽播种。
(二)营养生长期叶面喷雾(第一喷)
针对水稻苗期至拔节孕穗期叶部和茎部的主要病害,包括:立枯病(烂秧)、稻瘟病(叶瘟)、纹枯病、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以及病毒病常发区分蘖初期的病毒病等,根据田间监测调查结果,明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对路药剂品种,进行叶面喷雾预防和治疗。
1.选用药剂品种。防治立枯病:寡雄腐霉菌、蛇床子素、噁霉灵。防治稻瘟病(叶瘟):三环唑、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蜡芽菌、多抗霉素、咪鲜胺、稻瘟灵。防治细菌性病害:噻唑锌、噻霉酮、噻菌铜、中生菌素。防治纹枯病:井冈霉素A、井·蜡芽菌、氟环唑、噻呋酰胺。预防病毒病:吡蚜酮、烯啶虫胺、醚菊酯,与毒氟磷混用。
2.防治适期。立枯病为秧田出现发病中心时;稻瘟病(叶瘟)为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纹枯病为病丛率20%时;细菌性病害为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或台风、暴雨之前和之后;病毒病于三叶一心至分蘖初期当介体昆虫(稻飞虱或叶蝉)有效虫量(带毒虫)较高时。
3.方法。当病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所选药剂品种,按推荐剂量,对水配制成药液,进行叶面或茎部均匀喷雾。
(三)穗期保护(第二喷)
针对孕穗末期至乳熟期的主要病害,包括:稻曲病、穗腐病、穗枯病、稻瘟病(穗瘟)、稻粒黑粉病、叶鞘腐败病、纹枯病,选择适宜药剂品种,植株冠层均匀喷雾。
1.选用药剂品种。预防稻曲病、穗腐病、叶鞘腐败病、稻粒黑粉病:申嗪霉素、井·蜡芽菌、肟菌·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预防稻瘟病(穗瘟):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三环唑、稻瘟灵、嘧菌酯。防治纹枯病:井冈霉素A、井·蜡芽菌、氟环唑、噻呋酰胺。防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噻唑锌、噻霉酮、噻菌铜、中生菌素。
2.方法。当田间30%~50%的植株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齐时(叶枕平,见图示)定时施药,预防稻曲病、穗腐病、叶鞘腐败病、稻粒黑粉病,兼治纹枯病。当水稻破口抽穗期,或第一次施药后7~10天,定时第二次施药,以预防稻瘟病(穗颈瘟)为主。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同时预防稻曲病、穗腐病等,并于水稻齐穗期第三次定时施药,预防稻瘟病(枝梗瘟和谷粒瘟)。防治细菌性病害,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或植株初现病斑时,或台风、暴雨之前和之后,立即施药。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转发0评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