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智慧农民# 茄子黄萎病是露地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茄果类蔬菜重茬进行种植得地块,此类病害发生尤为严重,对此种植户需要重视起来。茄子被侵染上黄萎病,由于病株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枯萎,或者一叶片只有半边变黄,而一半健全如常,因此在我们当地又称之为半边疯。
茄子黄萎病在茄子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保护地种植,茄子黄萎病都是茄农无法回避的问题。
茄子黄萎病病菌在茄子苗期即可完成对茄子的侵染。一般在茄子定植后出现症状,门茄坐果后显症开始明显。茄子黄萎病病害多从茄子植株下部向上部发展,或者是先由其中的一个枝条扩展成半边枝条变黄,最后全株染病。早期病叶的叶缘或叶脉间的叶肉出现褪绿变黄,叶脉仍然为绿色。病情发展后才会出现半边叶或者整叶变黄,亦或是出现黄化斑驳与掌状黄斑,叶缘稍上卷。
茄子黄萎病发病严重时,早期病株在晴天高温时萎蔫,早晚或者天气阴凉时恢复。后期病株彻底萎蔫,叶片干枯、卷曲、脱落,茄子植株凋萎死亡。剖检茄子病株的根、茎、枝和叶柄都能发现,木质部维管束呈黄褐色或棕褐色,但并不像茄子青枯病一样有白色菌液渗出。
茄子黄萎病根据不同的症状又可分为3种类型:黄色斑驳型。茄子植株不矮化,仅少数叶片出现黄色斑驳,一般叶片不枯死。黄斑型。茄子植株稍矮化,叶片由下向上形成掌状黄斑,仅下部叶片枯死,一般植株不死亡。枯死型。整个茄子植株严重矮化,叶片皱缩、凋萎、枯死、脱落,病株结出的果实小、质地硬,没有食用价值,病情发展快,时常导致茄子植株整株死亡。
茄子黄萎病防治技术
茄子黄萎病为真菌病害,其病菌可以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冬,并能借助流水风雨及其人蓄和田间管理等进行传播为害,一般是从根部伤口、根毛或表皮侵入,然后维管束内繁殖扩展,发病温度为5-30度,其中19-25度最适宜发病为害,一般重茬种植、田块低洼、栽种期间低温持续时间长,根部伤口恢复慢,使用了没有腐熟的肥料,或浇水不当,影响根系正常机能等都会加重为害,因此对于黄萎病防治宜加强种植管理技术预防为主,发生时适时药剂防控。其具体防治技术措施建议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状。对于常年为害较重地区,一定要选择抗黄萎病品种,能减轻发生为害,比如长茄1号、丰研1号等。同时宜于葱蒜姜或洋葱等作物进行轮作,或水稻轮作均较好,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要实行4年以上轮作为佳。
2.种子处理,嫁接苗栽培。为避免种子带菌,种植时宜进行种子处理杀菌,一般宜按照种子重量0.2%80%福美双加0.2%多菌灵进行拌种,或直接选用多福药剂进行拌种。同时采用嫁接苗进行栽培,尤其选用粘木托鲁巴姆或野茄2号,接穗为耐寒耐弱光抗病强品种,这样不仅有效预防黄萎病,而且还能兼治其它土传病害,尤其对不能进行合理轮作重茬种植田块预防黄萎病发生效果最好。
3.土壤处理,加强水肥管理。整地时田间撒入500克五氯硝基苯杀毒,定植时结合浇水选用500倍液的敌磺钠+500倍液70%甲托每株灌根药液200-300毫升,防止黄萎病从根系伤口及其根毛等处侵入。对于棚室栽培的,种植前还要对棚室进行高温闷棚处理杀菌消毒。施肥要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搭配化肥使用,氮磷钾搭配使用,茄子坐果后,及时追施氮磷钾均衡复合肥,或腐殖酸水溶肥料2-3次,10-15天左右一次,以利培育壮苗,生长健壮,田间要小水勤灌,避免漫灌,高温浇灌及冷水浇灌,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缺水开裂,雨后及浇水后宜及时中耕,促进根系生长健壮,同时中耕要浅,尽量少伤根系,可以防止病菌侵入发生。
转发0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