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粉虱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魏林

2018-04-17 14:43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温室粉虱已是我省大棚蔬菜重要害虫,可为害茄子、番茄、辣椒、西瓜、黄

瓜、豇豆、西葫芦等多种蔬菜作物。6月我们调查表明,该害虫在番茄种植棚大量发生,一些已爆发成灾,如若不及时防治,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将造成很大损失。现将该害虫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在番茄上为害特点  可为害番茄的叶片和果实,以成虫及若虫吸取番茄组织的汁液,造成受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果实上留下褐色斑点(图1),严重时可造成植株全株枯死。此外,因该该虫可分泌大量的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2,3);该害虫还能够传播番茄病毒病,使感病番茄植株矮化、黄化、褪绿班驳及卷叶。

$其他$ 
 

形态特征  在我省番茄上为害的粉虱主要是粉虱,其个体较小,体长约0.85~0.91 mm;翅白色无斑点,被有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呈屋脊状;卵长约0.2mm,侧面呈长椭圆形,初产时为淡绿色,后渐变为褐色,孵化前为黑色;1龄若虫长椭圆形,有触角和足,能爬行,淡绿色至黄色可透见2个黄色点,4龄若虫又称伪蛹,淡绿色或黄色,蛹壳边缘扁平,后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中央略高,黄褐色。各龄幼虫一旦成功取食合适寄主的汁液,就固定下来取食直到成虫羽化(图4)。

为害规律

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在我省一年可发生数代,田间发生世代重叠极为严重。粉虱成虫羽化后嗜好在中上部成熟叶片背面上产卵,而在原为害叶上产卵很少。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部分,因此粉虱在作物上自上而下的分布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在温室条件下,约1个月完成一代,且其在干热的条件下易暴发,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3~32℃。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粉虱,到春季可通过开窗通风及菜苗向露地移植而成为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随着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的相互交替,使得粉虱现在在我省常周年发生。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对于粉虱大发生的番茄温室大棚,第一茬可种植粉虱不喜食的芹菜、大蒜、葱、韭菜等作物,避免混栽套种其喜食寄主;及时清除蔬菜园区尤其是棚室周边的杂草;育苗棚在育苗前彻底熏蒸灭虫;在夏季高温休棚期间,进行闷棚处理。

2. 物理防治  在温室或大棚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防虫网密度在40目以上;利用粉虱对黄色特别是橙黄色有强烈趋性的特点,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放置25厘米×40厘米黄板25-35块,板下端高于番茄植株顶部5厘米左右。也可用直径30厘米左右的黄盆盛清水,内放一定量的洗衣粉,每亩放置黄盆15个左右,放置高度略低于植株生长点,注意及时清除表面漂浮成虫和换水。

3.药剂防治  可在定植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蘸根处理或每亩用硫磺粉4~5kg或35%吡虫啉烟雾剂或20%敌敌畏烟剂400g熏棚;定植后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灌根预防,期间育苗期间棚内悬挂少量黄板监测白粉虱,当田间点片发生时即需用药防治,由于粉虱繁殖迅速,世代重叠严重,种群增长极快,当前缺少兼杀所有虫态的药剂,所以防治时可针对不同虫态选择用药:先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高氯·噻嗪酮乳油2000倍液进行除卵,在施用时药剂应着重喷洒在植株中层以上的叶背面及侧枝等处未孵化卵集中的地方;杀卵后再选用3%高效氯氰菊酯烟剂、22%敌敌畏烟剂或20%异丙威烟剂于傍晚点燃,闭棚熏8~12小时进行熏烟防治,或叶面喷雾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或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或20%啶虫脒可溶液剂、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或10%烯啶虫胺水剂以杀灭成虫。白粉虱易产生抗药性,需注意轮换用药。当卵、成虫进行防治后,可在温室内释放丽蚜小蜂、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防治。

(文中图片 魏 林 摄)

7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4

杨玉

2019-11-16 22:2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748

2019-01-20 07:03

謝謝老師的指導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773

2019-01-01 19:4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A中国??农民

2018-07-28 14:40

谢谢老师能详细的分析和指导用药。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