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农业现代化梦想与实践

三农纵横

2018-03-06 09:1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其他$

本报记者刘伟林

1956年3月,428名山东省临沂县农民响应号召移民开垦北大荒,当他们看到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的荒原,地上插着写着“兴十四村”的木头桩时,90%以上的移民返回了山东老家,只剩下8名共产党员带领着亲朋好友、大人孩子共36人留了下来,成为了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最早期的“拓荒者”。

付华廷一家即在其中,那时他才7岁。垦荒产出有限,兴十四村成了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从那时,付华廷就立下志愿,长大后一定让乡亲们吃饱肚子。

1972年,23岁的付华廷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大家利用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养殖东北细毛羊,从养羊开始,形成了养牛、养马、养羊、养鹿等“十三养”。为了多开荒、多打粮,在没有农机指标的情况下,付华廷用养殖攒的钱,带着村民连背带扛,买回来1100多个拖拉机零部件,自己组装出了一台拖拉机。通过改造农机具,村里农机具总数达到了200台(套)。

初步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后,付华廷带领村里办起了小酒厂、小油坊、罐头厂等小工业,发展村办企业致富。1981年全村实现了砖瓦化,1982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彩电村。2002年组建富华集团成功上市,成为黑龙江第一家以农业板块上市的公司,也把兴十四村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

2010年,兴十四村与黑龙江省农科院进行“院村共建”,共同建设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在兴十四村拥有各类先进农机近600台套,土地全部实现连片种植、规模化经营,全村耕地由村里2%的劳动力种植,98%的劳动力成为二三产业工人。

付华廷说,他一生是个“三不图”的人,一不图当官,二不图发财,三不图荣誉,就图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好日子。从当上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付华廷就给家人立了三条家规:一是凡是村上的事,不准家里任何人掺乎;二是凡是村子里的人,无论谁找上门都要以礼相待,但绝不许家人收礼说情,不准偏亲向友;三是凡是要求村里人做到的事,自己家人必须先做到,起带头作用。作为村里的带头人,他首先亮出了家风: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厚道感恩。同时,他要求“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传家训,把好家风树起来,让村民们富起来。为了正村风,村“两委”还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小红本”,引导所有村民按规矩办事。

2017年,兴十四村和富华集团总资产达到23.5亿元,人均收入达7.65万元。凭着“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团结奉献、拼搏争先”的兴十四精神,在付华廷的带领下,一个荒野上建立的小村庄,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奋斗,变成了今天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的花园式现代化特色小镇。

2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1评论4

王凤利

2018-03-10 21:26

回复 @艾祥龙:好好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向往绿色。

2018-03-08 23:35

没回去的,就是没有本事的人。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风神再现

2018-03-08 18:54

啥时候咱也有个这样的村支书?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艾祥龙

2018-03-06 20:43

好好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2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