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益阳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科技教育促进农技推广,以农技推广助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一县一特”的产业格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前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设好一个平台
近年来,我市积极为院士、省级农业服务专家团提供科研场所,共建种植、养殖、农机等各类试验示范基地30个,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示范平台。2018年,全市应用这些平台共开展试验示范78项,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大通湖区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以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为导向,进行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升级,为洞庭湖区水稻现代化高效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湖南中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省杂优中心、省土肥所等单位合作,通过在赫山区笔架山乡基地进行科研技术攻关,获得自有实用新型专利4项。并依托先进的绿色防控和节本增效等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水稻“从田间到餐桌”绿色产业链和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培育好两支队伍
一是积极培育农技推广队伍。针对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年龄断层等问题,通过选送农技人员39人(次)参加相关高校开展学历提升学习、组织277人(次)参加省级专业培训。市县根据当地的主导产业需求,在洞庭湖区,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培训,在山丘区,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茶叶产业相关技能培训。2018年,市县自行组织技能比武、举办培训班49期(次),培训农技人员1799人(次),切实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岗位技能。正是因为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与时俱进的农技推广队伍,近几年通过办点示范、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农技推广成效显著。在湖区,至2019年5月,稻虾种养面积突破100万亩,种养户8000多户,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农民增收超30亿元。6月25日,全省农业产业兴旺暨千亿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南县召开,南县稻虾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跻身全国三强,其产业发展经验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典型。
二是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近年来,我们依靠已培育的1.5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应用推广农业科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先进技术武装头脑,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种养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广阔的农村大有作为。我市返乡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贵,利用在新型职业培训班上所学知识,及时调整思路,创新“谷丰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严把绿色防控底线关,以农药零增长为主线,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目前,该公司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服务面积达29万亩,服务中小农户1.2万余户,其服务模式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介,合作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基层社标杆社”称号。
三、构建好三种模式
一是构建“科研院所+基地+企业”的创新模式。根据我市地质土壤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依托部、省、市等地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针对性地在一些企业建设一批科研示范基地,储备一批适合本地的新品种、新技术,做到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如我们在赫山区创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万亩示范片,通过技术集成,已实现了达标生产。目前我们已储备提质、减肥、减药、节水、降镉等新品种新技术达20多项,以待适时大面积推广。
二是构建“科技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户”推广模式。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开展一名农技人员带10名科技示范户,一名科技示范户带动10户农民的科技指导入户行动,通过“1+10+N”的科技入户指导工程的实施,催熟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从而带动了周边农户学习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促进了我市“一县一特”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三是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品牌战略”的生态模式。近年来,为推动产业兴旺,我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采取“政府引领、部门参与、企业主导”的方式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业。“南洲稻虾米”、“赫山兰溪大米”、“安化黑茶”、“沅江芦笋”获得国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渔家姑娘”、“白沙溪”、“克明面业”获评湖南十大农业企业品牌, “南县小龙虾”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坚持好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将科技示范户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结合。将科技示范户作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对象,同时,在遴选示范户时,将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优先考虑。至2018年底为止,我市接受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科技示范户达96.7%。
二是坚持将科教实训基地与推广示范基地相结合。近年我们先后打造了稻田综合种养、双季稻丰产栽培、蔬菜绿色高效生产、茶叶生态种植、互联网+智慧农业等多种类型的实训与推广示范基地,接待学习观摩人员10万余人次,实训和示范效果显著。
三是坚持将田间学校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结合。每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除课堂教学外,还到田间学校进行实地培训,让学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是坚持将线上培训与农技推广相结合。把线上学习作为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要求每个科技示范户登陆“湘农科教云”学习90学时,有效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今后,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全省科教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抓好科教与推广的有机融合,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1日
转发0评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