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网讯 (记者 王腾飞)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责任该如何划分?什么样的操作模式更可行?针对这一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植保中国协会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近日联合在北京召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国际研讨会,分享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巴西是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做得最好的国家,巴西非营利性组织inpEV的专家介绍说,巴西之所以能做到回收率达到80%,一是有立法保障,明晰各方职责,种植者需要对农药废弃包装进行三次清洗和压制然后交回,经销商提供回收点,生产者负责物流及合理的处置,政府负责检查、进行环境方面的许可等,各方形成合力;二是开展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三是有一个高效运转的信息体统做支撑。巴西从2002年到现在已投入将近2.7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农民等责任共担,分别承担85%、11%、4%的费用。同时将回收的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做成盖子、水管等不同的产品,形成了全产业链。
来自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的相关专家也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实践经验,虽然各国的模式不尽相同,但多方共同参与、污染者付费、生产者责任延伸、循环利用等都是一些重要的原则。
我国的浙江、上海、天津、湖南等地近年来也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方面进行了不同探索,如上海市就探索出了嘉定模式、崇明模式、奉贤模式和松江模式等。浙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已经达到了80%。目前,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项目管理型是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三种主要模式,但都面临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缺乏资金、回收难、处置难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难题。
回收环节是整个管理的核心和难点,与国外的农药包装以大包装为主的情况不一样,国内以小包装为主,并且类型繁多、材质不一,基本未使用水溶性或可降解的绿色包装物,对后期的再利用和处置造成很大困难。农户在没有经济刺激情况下积极性不高,农药包装废弃物目前作为危废进行处置,也导致成本高、资金压力大、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
会上,不少专家建议,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公众参与的回收处理体系,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化管理,实行定点经营的限制使用农药包装废弃物,按危废进行运输和管理,不是定点经营的限制使用农药,回收、贮存、运输、处置都不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处置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要从源头上控制,鼓励农药生产者使用易回收、易处置的包装物,尤其水溶性高分子包装物或者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包装物,逐步淘汰铝箔包装物,另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大包装,以更好地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
转发0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