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月,彭克成的6亩白芍,光卖花蕾就挣了4万多元!4月28日,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加上游客赏花开农家乐、卖土货,以及下半年销售白芍根药材,今年每亩白芍能为他带来1万多元收益。
尽管一大笔收入又进了腰包,年过六旬的彭克成却高兴不起来——虽然目前全村芍药种植面积达2000亩,但今年花蕾销售收入只有10多万元。
老彭是垫江县曹回镇徐白村四社社长,于2008年组建专业合作社,探索并带动村民种植白芍。“一花独放不是春啊!”老彭说,12年耕耘,就希望芍药产业早日“红”起来,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好产业。
花开引客来
徐白村种植白芍的历史上百年。过去,大家只知道卖白芍根做药材挣钱,全村零星种植面积仅有10余亩。
“垫江发展牡丹产业给了我启发。”老彭说,牡丹3月盛开,白芍4月盛开,刚好花期错开,可以持续吸引游客。2008年,在外经商的杨安荣回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老彭建议:“村里可否把白芍产业做大?”
杨安荣考察白芍种植后,得到了镇里的同意。随后,老彭邀约村民徐树发、徐树安、徐永明、徐友发、彭家云等成立了克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白芍产业。
2009年,为扩大种植面积,老彭带领专业合作社向村民收购了2万株白芍苗,之后他又出资1万元,加上300多村民筹集的2万多元,前往安徽、山东采购赤芍种苗,很快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芍药面积达千余亩。
花开了,游客就来了。2013年,白芍、赤芍花开了,到了2014年、2015年,主城、万州、涪陵等周边区县的市民纷纷前来赏花。“那些年每到4月、5月,每天游客达几千人。村民做餐饮卖土货挣钱得很。”老彭说。
上半年赏花、下半年卖药,白芍让徐白人看到了希望,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余亩。村里的路也硬化了、停车场也建了起来,彭家荣等村民还趁势开起农家乐。
2014年,垫江县选送的《垫江白芍》还荣获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牡丹竞赛切花类金奖。
卖花蕾一亩可挣近万元
因为多方面原因,徐白村的白芍并没有一直“红”下去,以赏花为主的乡村旅游也不温不火。
2017年、2018年是白芍发展低迷的时期,老彭没有放弃:“白芍一定会火!”
2018年的一天,老彭见城里花店卖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回到家,老彭将花骨朵放到水瓶里,结果白芍盛开了半个月才凋谢。他辗转联系上收购花蕾的经销商,开始卖白芍花蕾。
当年老彭卖了5万余枝白芍花蕾,每枝单价0.2元,这些以前凋零落地的白芍花一下子为他挣回1万多元现金。同村的徐树明、徐树发也分别卖了3万枝、2万枝。
徐白村的白芍卖到了上海、昆明,很多村民又开始重视白芍了。就在当年10月,村民潘志权、潘志国分别新种植了2000株白芍。
2019年,每株白芍花蕾价格涨到了0.30元,整个专业合作社销售13万枝,创收4万余元。今年,白芍的价格又涨到了每枝0.55元,老彭估计,今年整个专业合作社可以卖出15万枝花蕾。
遗憾千亩芍药还未“红”
打理着即将出手的白芍、赤芍,老彭与老伴被娇艳的花朵映衬得满脸灿烂。记者拿出手机,为老两口拍照留影。尽管今年又卖了4万多元,但面对镜头,他们笑得很勉强。
“我有个遗憾,12年了,芍药还没‘红’起来。”老彭说,垫江每年气温回暖早,芍药也比全国其他地方早上市,很有市场优势,白芍每亩种植约3000株,如果每株采摘3枝花蕾卖,按每枝价格0.55元计算就能创收约5000元。5年生白芍可长出十八九枝花蕾,采摘一半花蕾卖,每亩可创收上万元,既卖了钱,又不影响赏花,“如果能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加上销售药材,这个产业很有前景!”
杨安荣称,白芍种植在徐白村有产业基础、技术要求不高、每亩投入千余元,既能赏花、卖花,又能卖药材,还可带动农旅融合发展。
“我年纪大了,希望有技术、懂市场、会管理的人才来带动产业发展。”老彭说。
曹回镇党委宣传委员谭克敏称,目前,当地正在落实相关产业规划,努力把白芍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产业。
转发0评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