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服务这么多年,深切感受到种植作物不容易,种植成本连年上升,种植效益日益减少,而且种植过程中病虫草害越来越难防治了,特别是杂草抗性治理问题。根据有关统计,2011-2020年,全球除草剂市场规模从204.5亿美元增长至274.07亿美元,占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2020年达44.2%,较2019年又增长了0.04%。在下乡服务中,不少农民讲农药涨价,尤其是杂草抗性严重地区,除草剂的用量及成本是成倍增加。为什么大量用了除草剂,杂草越除越多,是除草剂效果下降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杂草同作物一样均是植物,无论什么植物想要在恶劣多变的环境下生存,都需要演化出特殊的本领。水稻不仅有适宜在水田环境生长的品种,还有耐旱、耐盐碱的品种。两年多前写过一篇稗草与水稻历经千年对抗的文章,稗草学会了“伪装”,在除草剂的应用下改变了其进化的方向。
近期看到一句话:“种子越小,越容易繁殖存活,因为种子越小,数量就可以越多,然后种子就更容易适应气候并根据环境调整自己。”仔细想想农田中的杂草,抗性严重的杂草其特点就是杂草种子小、数量多,如稗草、千金子。种子小则容易随风、机械操作携带甚至粘在人的衣服上进行传播;数量多的好处是不仅能大量生长出苗,年复一年地扩大种群,还使得土壤中存在大量的休眠种子。
除草为什么会刺激杂草生长?杂草的种子数量多,在使用除草剂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两棵种子或出苗的杂草扛过了除草剂的筛选,对除草剂表现出一点神奇的抵抗力,下一年就能出现几百粒有抵抗力的种子。年年除草,年年除不干净,然后喷的除草剂一年比一年多,留下来的抗性杂草逐渐在田间占据了优势。
除了杂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外,耕作制度的变化和对除草剂的认识不足是导致杂草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作物种植日益转向适度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除草越来越依赖除草剂,刚使用除草剂时,杂草对相应的除草剂较为敏感,喷下去杂草基本被干掉了,哪会在乎留存的几颗杂草是不是产生抗性的!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在刚种几年,配套相应的除草剂确实表现很好,轻松省事,但种的时间长了也会演化出抗除草剂的杂草,在美国杂草对草甘膦抗性持续蔓延。随着除草剂使用年限的增加其药效会下降,越滥用下降越快。
除草剂不是万能的,是有选择性的,特定作物对某种除草剂耐受性强,而敏感杂草对其耐受性弱,因而能在特定作物上使用,比如小麦对吡氟酰草胺有较强的耐受性,猪殃殃、牛繁缕、婆婆纳对其敏感所以施用除草剂后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面对难防杂草,不少种植户寻求快速除草的好药,经销商迎合这种心理进行虚假宣传说包打,然后施药时不按要求操作,不是除草效果大打折扣,就是药害风险增加。此外,作物对除草剂的耐受性强弱可能因环境条件、作物自身的代谢能力等而发生变化,所以作物苗小苗弱的时候不宜除草,低温、高温环境下除草要慎重。使用除草剂要谨记安全第一,效果第二,性价比第三。
有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能除掉杂草呢?经过上面的讲解,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是没有的。种植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方式减少杂草的危害,一是将封闭除草落实到位,减少杂草种子萌发;二是合理选用选择性除草剂,合理掌握用量和施药时间(趁草小时用);三是调整施用除草剂的习惯,到了时间节点,不管草多草少必须按农技人员给的方案操作,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掌握。
转发0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