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树上的野果“茶包”,不是油茶树的果实,由真菌侵染而来

最新技术

2021-04-11 19:56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清明前后,油茶树长出了嫩芽、新叶,有的嫩芽、新叶、幼果会长野果“茶包”,似肥耳状、饼状、桃子状,因而得名茶包(苞、泡)、茶饼、茶桃。“茶包”颜色有浅红、紫、玫瑰色、乳白色,其中乳白色的“茶包”口感最佳,爽脆清甜,而偏红色的带涩。近日看到不少人纷纷晒出采摘“茶包”的图片,想着清明踏青时去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摘几片,再回味下这农村独有的山珍美味。有人采摘当特色农产品开发,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本篇主要介绍油茶“茶包”的由来、利与弊,仅供参考。

1、油茶“茶包”的由来

油茶“茶包”是油茶树上长出的特殊产物不是油茶树的果实,是由一种叫细丽外担菌的真菌侵染而来,俗称茶包(苞、泡)、茶饼、茶桃,归于油茶病害中称为油茶叶肿病、油茶饼病,是一种分布广、发生普遍的油茶病害。

春季油茶长出嫩芽、新叶、幼果时,油茶叶肿病的病原菌侵入,潜伏一段时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显症,呈现出肿大变形症状,似肥耳状、饼状、桃子状。病叶开始时表面常为浅红、淡棕色或玫瑰色,间有黄绿色,多出现叶缘、叶尖处或者整片叶感病,等一段时间后,外皮上的暗灰色绒毛逐渐脱落,呈现出乳白色(外担子层)。如下图,茶饼病背面有棕色外皮脱落,为原有叶片表皮细胞死亡褪下。

最后茶包(外担子层)会被霉菌污染而变成暗黑色,病部干缩,长期悬挂枝头而不脱落。在发病高峰期,担子层成熟后会大量释放担孢子,随气流传播,再次侵入嫩芽、新叶。

油茶“茶包”形成规律:病菌孢子的萌发生长与环境条件有关,适宜发病气温为12-18℃,空气相对湿度80%-88%,一般3-4月份遇连续阴雨天气容易发病长出茶包,5月份逐渐减少。一般在树冠中、下部发病较多,大叶的大果油茶比小叶的小果油茶发病重。

2、油茶“茶包”的利与弊

油茶“茶包”与正常水果不同,是在西丽外担菌的侵染下被迫膨大形成,可以食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食用的真菌并不少见。但摆脱不了是植物病害的事实,油茶树长多了影响树势和油茶产量,在局部地区曾造成较大损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野果成了新消费的热点,若将油茶“茶包”开发成特色野果,大量采摘食用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已经摸清楚了油茶“茶包”病原及发生规律的条件下,有可能种出大量结口感较好“茶包”的油茶园,如菌菇类栽培,解决漫山遍野采摘费时费力的难点。当然,实行人工培育也没有那么容易成功,开发了也需要解决消费问题。

油茶种植主要采摘油茶籽加工茶油,要减少油茶树长“茶包”。防治油茶叶肿病的方法:集中剪除“茶包”,可减轻危害,在重病区根据病情预测预报可于每年新叶期时喷施1%波尔多液或石灰、硫磺粉来保护植株免受病菌侵染。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抚育管理,包括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及时清除并销毁病叶,减少病源。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2

农友5096

2021-04-20 14:28

好的好的好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13

2021-04-20 05:39

好的好的好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816

2021-04-17 09:12

向平台学习非常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483

2021-04-17 07:10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787

2021-04-17 04:25

特殊产物不是油茶树的果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222

2021-04-15 20:30

涨知识了谢谢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983

2021-04-15 07:10

??。。。。。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赵景英

2021-04-14 23:58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桐绮健康茶4863

2021-04-14 19:56

好很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306

2021-04-14 16:01

??????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807

2021-04-12 18:53

应该研究它的食用价值。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崔明军农友6069

2021-04-12 11:06

谢谢老师的指导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