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体制问题分析

奋斗在农业路上

2020-11-02 08:44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与农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农村集体产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业补贴等多个方面改革不断深化,总体上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一些关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效不断显现。
这次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总体上是在顶层设计推动下进行的,改革思路明确,改革进程有序,但也有一些地方对改革理解不准,束手束脚,主动性不够,缺乏探索,机械地理解改革顶层设计,由此影响到农业发展相关体制改革的实施效果。同时,推进与农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体制改革,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普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深化改革本身,还是改革预设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都需要高度重视。
农业体制方面的缺陷导致我国诸多问题,现实依然严峻:
1)小农场难以做好生产经营和休闲旅游,身处困境,影响9亿人实质性脱贫;
农业需要遵循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全面瘫痪,对时间季节有严格要求的农产品来说,错时就是生命的终结。
而对于一些没有发言权、没有地方说话的小农场及小的自营电商,我们应该也保留关注,他们也同样不容忽视。
2)美丽乡村建设、公用品牌缺乏经营主体,成为新一代“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对品牌建设存在认知误区,认为有商标就是品牌,混淆了品牌和商标的区别,而且“重生产,轻品牌”的现象比较普遍,打造品牌的意识不强,缺乏对品牌内涵的认识、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挖掘。在管理上,一些地区认为区域公用品牌就是“行政品牌”,地理标识可以超过原产地。此外,多数市场主体存在品牌定位意识缺失的问题,商标注册随意性较大,认为“高大上”就是品牌等错误认识。
3)批发商过多,丛林法则之下,农产品量价波动严重,数据紊乱,扰乱生产部署;
批发商是蔬菜行业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放在以前,批发商可谓是非常风光的一个环节,不少农批一代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洗脚上田了。因为那个时候,信息不透明,行业不规范,再加上行业套路多。
而现在是一个互联网十分发达的年代,信息随时随地可以掌握,每个市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瞬间让人知道。再加上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批发商可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小,想靠信息差,或不良行为来赚钱的机会已经极少了。
4)乡村治理缺乏官民一致的利益目标,导致不作为或乱作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把乡村治理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指向,是基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乡村社会一直扮演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资源供应者的角色。乡村社会不仅为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提供了大量资金,而且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蓄水池”。
5)农业科研、人才培训得不到完整、细致的依据,脱离生产和市场实际;
6)大企业无法依托广大生产者,只能自己包地去干,影响打造“大粮商”。
2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5

学习才能进步

2020-11-08 10:03

发挥社会主义政府的组织功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水稻玉米

2020-11-02 09:07

创新体制。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A渭南农牧业机械与设备供应商@小刘

2020-11-02 09:07

622555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506

2020-11-02 08:53

看见了,挺好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506

2020-11-02 08:51

那挺好的,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