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仲夏,中稻插秧已进入尾声,田野上绿色如毯,不时传来农机的轰鸣声。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提早下了秧苗,希望在稻子上‘赶本’。” 潜江市老新镇秀河村5组村民李红兵说。
过去20年间,潜江靠“虾稻连作”“虾稻共作”两大模式催生百亿产业。然而,因为小龙虾收益高,很多农民“重虾轻稻”。
李红兵也不例外。他说,种水稻,尤其是插秧很辛苦,此前都是请人干活,成本高。
市农业发展中心农机科科长刘词平说,机械育插秧是潜江水稻生产最薄弱环节,由于农户重虾轻稻,导致机械育插秧水平逐年下滑,一定程度影响到水稻稳产高产,客观上给粮食安全造成风险。
今年,小龙虾受疫情影响,很多农民把水稻作为增收的重要一项。抓住这一转变,潜江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虾、稻均衡发展。
今年,该市以合作社为载体,组织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农业新型经营组织进行现场学习观摩,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引导机具开展机耕、机种、机管、机收等作业服务;另一方面,围绕虾稻共作,优化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淘汰小型、老旧农机具,促进农机装备提档升级。
在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中,李红兵便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员。他将购种、插秧等一系列环节包给当地农机服务合作社完成,自己只需要定期做好田间管理。
李红兵算账,过去,11亩田至少需要请22个工,总成本近7000元。今年,通过农机合作社提供机械化服务,成本为3850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在潜江,依托这些专业合作社,包括育秧插秧、耕整、植保、收获、烘干机械化都在全程推进中。
在市农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不少农民正在装运秧苗。“我们采取的是订单制,农户根据插秧面积下单,在育秧完成后,我们再进行机插秧。”合作社理事长邓家新表示,机插秧不仅省工省时,秧苗生命力也更强。
他说,今年来, 周边很多农户都主动联系合作社下订单。
目前,该合作社有各式农机180多台,服务覆盖面积1.5万亩。今年,他们又通过享受国家购置补贴,新购置了一套育秧流水线,使合作社规模实力进一步扩大。
刘词平介绍,目前,潜江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3.5%,处于全省一流水平。全市注册农机合作社共150余家,其中,省部级合作社9家。
转发0评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