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田间地头,察看玉米长势,了解粮食生产情况,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7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考察,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无论在中央会议,还是田间地头,多次谈到粮食安全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一、事关粮食安全,习近平这样说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
二、新时代粮食安全制度特征
纵观中国历史,仓廪实,则天下安。如何保障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乃一国兴旺长远之根基,于国于民皆为首务。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逐渐明朗,在兼顾安全和效率的基础上,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做出相对明确的阐述。一方面,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剩余产能退出农业生产,将土地、人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领域及行业倾斜,尽量减低农业所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另一方面,对国内生产和国际市场的次序格局进行进一步规范,不失时机地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并赋予其口粮安全、贸易安全、食品安全的新内涵,对争论不休的粮食安全路径选择作出了回答。
结合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回顾粮食安全问题的政策演变,可以发现新时期制度安排的几处新特征:
1从单一保障粮食安全到实现农业多功能性
2004年起出台的一系列一号文件,中央在顶层设计上推动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实现粮食产量连增,但由此造成边际成本逐年递增,其负面作用日益凸显。喜人成绩的背后仍存在着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资源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等现实问题。为此,农业政策目标逐步扩充,在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农业在生态保护、文化存续、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多功能性。
2从单一部门扶持到多产业协同发展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背景下,粮食问题不再局限于第一产业之内,而与二三产业形成紧密互动。技术革新、资本集聚、信息整合,让农业走向三产融合的新形态。在政策层面,中央及地方农业部门通过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3从单一生产性补贴到基础性制度建设
四项基本补贴实施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因其显著提高粮食生产的“地板”, 而受到“市场派”的批评。客观而言,作为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相机决策,生产补贴确实起到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正面作用。随着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复杂,政策手段回归到对于市场基础性制度的重新建构。近年来党中央通过一系列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为粮食生产及农业发展初步建立起市场基础性制度,并通过对粮食流通、加工领域的改革,逐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三、相关图书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
袁隆平院士作序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障粮食安全的伟大实践》
购书链接:$本书85折特惠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业一直在曲折中前进。在纷繁复杂的改革进程中,粮食安全始终处于政策决策和学术争论的核心。历史经验不止一次告诫后人:对于一个泱泱大国而言,粮食安全问题在和平时期关乎百姓福祉增减,而在危机时刻更关乎一国之存亡生死。本书是“大国三农”系列丛书之一,由“三农”名家出品,通过回溯历史、厘清时事、拷问逻辑,旨在对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梳理和解读,力求对正在发生的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一种解释。
1.作者简介
郭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观察》杂志编委会委员,《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杂志副主编,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领域研究,先后主持5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
2.目录
3.袁隆平院士作序
四、“大国三农”系列丛书
丛书购买链接:$整套78折优惠$
转发0评论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