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迅 蔡侯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带来的劳务输出困难,为让全市224万外出劳务大军就业增收致富,昭通市把切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头号工程”,聚焦“三个精准”,实施“四个一批”,依托“两个平台”,以高度组织化全力推动外出务工劳动力健康就业、有序就业、稳定就业。
“三个精准”推动外出就业
“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都想到了,政府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2月13日,鲁甸龙树镇的黄代远夫妇坐上开往浙江宁波的客车,车上还有23名和他们一样回浙江金华、永康等地返岗的乡亲。
18日凌晨2时,盐津县兴隆镇的廖友群已经来到盐井镇汽车客运站,等待搭乘县政府统一安排的大巴车前往盐津火车站乘坐火车专列前往浙江海宁返岗就业。
凌晨4时34分,来自全县10个乡镇的564名返岗农民工在盐津火车站免费乘坐专列启程赴浙江省海宁市返岗务工。
上午9时30分,盐津县76名返岗农民工登上县里安排的专车,前往四川宜宾五粮液机场,免费乘包机前往浙江南湖……
连日来,昭通市组织客车专车、火车专列、包机等措施,点对点、一站式输出20多批次5984人到广东、浙江、安徽、四川等地返岗就业。对1.4万名返岗人员提供健康检测、交通保通服务,通过宣传发动,14176名务工人员通过自驾车、搭车和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实现了返岗复工。全面掀起百万农村劳动力返岗就业热潮。
昭通是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全省劳务输出大市。全市305万农村劳动力中,去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24万人,其中到省外务工的104万人,务工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村家庭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如何让百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这在脱贫攻坚大决战收官之年,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为此,昭通市委、市政府把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头号工程”,以精准摸底锁定意愿、精准对接匹配岗位、精准服务输送到岗“三个精准”,构建输出重组模式,推动劳动力外出就业。
在精准摸底锁定意愿中,该市以全市1343个村(社区)为基本网格,以2.36万名县乡村干部、4523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1948名就业信息员为主体力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地毯式摸底、全覆盖登记,做到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岗位需求“四个摸清”,并建立全市“就业需求数据库”,初步确定春节返乡的58.6万人中,有外出务工意愿的32.88万人。
为精准对接匹配岗位,该市点对点加大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用工企业对接力度,精准匹配求职意愿与企业岗位供给,确保动员一批转移一批、对接一批供给一批、开工一批送达一批。主动对接东莞、中山、长沙、杭州等地复工企业62694家,提供岗位74万个,成功匹配岗位2.03万人。通过网络发布岗位信息16.9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007人。
“一企一方案,一车一方案。”为让务工人员安全有序到岗,该市紧扣精准服务输送到岗这个关键,把好输出前、输送途中和到厂到企的健康检测“三关”,派出158名医务人员对返岗复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测,67名人社干部、41名医务人员全程跟车返岗服务,实现家门、车门、厂门“三门”相连一站式输送到岗。
“四个一批”带动就近就业
近日,记者走进昭通靖安新区蔬菜扶贫产业基地,只见一个个标准化蔬菜大棚连成一片,来到基地务工的搬迁群众全都佩戴口罩,或采收菜薹、或分拣装箱、或搬运装车,一派繁忙景象。“在家门口上班,一天70块钱,这份工作我很满意。”正在采收菜薹的搬迁群众邓银贵高兴地说。
靖安新区蔬菜扶贫产业基地占地面积2500亩,一期工程建有蔬菜大棚2500个,二期工程还要新建1500个大棚,可吸纳14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蔬菜基地技术总监周银明介绍:“我们冬季种了1200亩菜薹,从2月15日起每天都有50余名工人忙着采收,日均销量在12000公斤左右。”
走进靖安新区第一小学施工现场,机声隆隆、焊花飞溅,数十名工人正繁忙作业。中建一局靖安新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区域经理陈竞波介绍:“自2月6日起,靖安中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项目陆续复工,除项目管理人员外,绝大部分工人都是昭通本地人,每天有200余人进场施工。”
靖安新区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只是昭通市实行“四个一批”促进就近就业的一个缩影。连日来,从靖安新区施工现场到卯家湾安置区建设一线,从鲁甸粤旺食用菌产业园到昭通超越万亩苹果基地示范园,处处都能看到劳动者们复工复产、繁忙作业的景象。
为确保全市暂时不愿继续外出务工的25.72万名劳动力充分就业,昭通市按照聚焦重大项目建设、高原特色产业、易地扶贫搬迁点产业配套项目、各类公益岗位 “四个一批”的思路,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加大技能培训,全力推动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务工增收。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吸纳一批。该市提前盘点清理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昭通中心城市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工程建设、白鹤滩水电站近5万移民安置点建设等重大项目用工需求,与群众务工意愿和劳动技能精准匹配、定人定岗,可解决10万人就业,既实现本地劳动力就地重组,又解决重大建设项目建设用工需求。
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吸纳一批。该市持续推动苹果、马铃薯、竹子、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为主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全力加快80万吨有机硅和70万吨水电铝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让9.9万农村劳动力变为产业工人实现稳定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点产业配套吸纳一批。大力扶持易地扶贫搬迁点60万平方米扶贫车间、8400个蔬菜大棚、5000个食用菌大棚生产经营,可解决3.82万名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吸纳一批,对于“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充分开发公益公服岗位,兜底解决近2万多名贫困群众就业。
“两个平台”促进稳定就业
“现在有了电工证,找工作更加方便了,非常感谢家乡领导的关心。”回想起去年11月初在浙江浦江县参加电工技能培训班的学习经历,已在浦江县务工多年的镇雄籍青年朱林依旧心怀感激。
镇雄县每年赴浙江浦江县务工的有4万多人。为让大家实现稳岗就业,去年11月1日,镇雄县驻浙江党工委、镇雄县人社局驻浦江劳务输出工作站携手浦江县人社局为镇雄县在浦江务工人员举办电工技能培训班。为期15天的培训期间,48名镇雄籍在浦务工人员参加学习,除了理论讲解,还有技能培训和实训操作,学业合格的学员还取得了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不仅可以增加务工收入,还能让外出务工人员生活稳定,这也是推动就业扶贫工作落实落细的关键举措。”镇雄县人社局驻浦江劳务输出工作站站长曹安富说,接下来,工作站还将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计划在水晶加工、电商等领域对镇雄籍在浦江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劳动力转移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帮助在外务工人员稳岗就业,昭通市结合在外务工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依托驻外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流动党员党组织两个平台,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服务措施,帮助在外务工人员安心工作、稳岗就业。
该市依托分布在昭通籍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的25个驻外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加强与正常复工复产、用工需求大的企业对接,全面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等信息,列出岗位供给清单,通过微信、短信、网络招聘会等方式向在外务工人员定向推送,做到以岗定转,有序引导无法返回岗位的在外务工人员往新疆、京津冀一带或周边成渝经济圈一带转移就业。
同时,依托全市97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建立211个外出就业服务站,实行“1+X”联系帮扶机制,积极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等需求。探索建立党支部+企业+创业就业等模式,引领推进在外务工人员从“单兵作战”向“抱团发展”转变,着力破解“稳不下来”的难题。
此外,昭通市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整合就业补助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涉农资金等4.43亿元,对稳定转移就业3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稳岗补贴和交通补贴,多措并举促进在外务工人员安心工作、稳岗就业。(来源:云南日报)
#拜耳悦农堂# #农业交流群# #田间示范秀# #三农# #智慧农民# #农贸行情交易厅# #隆平培训# #衡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 #兴乡农业规划设计# #湖南农业杂志# #我是农技专家# #农业政策情报站# #植保技术# #果蔬产业小灵通# #畜牧家禽养殖#
转发0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