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穗其实就是在水稻抽穗后不能正常扬花授粉和不能正常灌浆导致的穗子白化或者死亡,造成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虫害: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和稻飞虱等。
通常我们把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统称为钻心虫。由于茎部或节间被钻蛀或咬断节间,抽穗前造成枯心株,抽穗后造成白穗。二化螟在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为害则造成白穗,乳熟期至成熟期为害则造成虫伤株;三化螟多从剑叶苞缝隙或咬孔蛀入,先在穗苞里取食,再逐渐向下蛀食,在咬穿稻节的同时而咬断穗茎,造成白穗。从一个卵块孵化出来的蚁螟约能造成30—50根白穗而形成白穗团,因此常在田间呈明显的团状分布;大螟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以后转株分散蛀入茎内为害引起白穗。
稻飞虱:主要分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灰飞虱。在孕穗期、抽穗期为害水稻,稻茎下部变黑发臭,常引起冒穿倒伏;在乳熟末期为害,先是叶色灰绿,植株倾斜,虫口特别多时则部分集中在柔嫩的穗颈基部附近取食,以后整株灰枯而死,常造成枯孕穗、半枯穗和白穗。白穗无虫孔,无虫粪。在田间分布常有明显的中心为害团。
其次就是病害:主要是穗颈瘟、纹枯病、茎基腐病和恶苗病等等。主要是穗颈瘟和纹枯病。
穗颈瘟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初期形成褐色小点,后使穗颈部变褐,幼嫩的穗颈和穗轴受到病菌侵染后,输导组织受害,养分和水分不能上输,造成部分或全部白穗;纹枯病发生后,稻基部发病,如果遇到阴雨天,很快向上扩展,使水稻叶、穗、粒全部发病,如蔓延到穗部,最后导致水稻结实不饱满,严重的引发白穗。
最后就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还是孕穗到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低温和过度的干旱。近年来主要还是高温的影响最多。
在拔节孕穗期,连续出现5—6天低温天气,最低温度在15℃ 以下时,易形成白穗。特别是抽穗扬花期,遇到阶段低温,产生障碍性冷害。若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18℃,日均最高气温低于21℃ 时,开花减少,授粉受阻,形成大量白穗;水稻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期间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而抽穗前后10天对温度特别敏感,当日平均温度达到30℃以上时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孕穗期如遇35℃以上持续高温,会造成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影响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秕粒即“花而不实”,在恒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结实,高温还能直接杀死花粉;水稻开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严重不育,其中正在开放的花朵受害最大。
转发0评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