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牛蒡含有丰富的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150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牛蒡根含有菊糖及挥发油、牛蒡酸、多种多酚物质及醛类,并富含纤维素和氨基酸。牛蒡作为中药可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还具有抗癌、降血糖、降血压、血脂、治疗失眠、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选地整地
牛蒡肉质根可垂直下扎1.5米以上,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肥沃疏松、土壤pH值6~7的沙壤土、壤土种植。牛蒡需肥量大,尤其是磷钾肥。在挖沟起垄前,结合耕地,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8000 ~ 10000 公斤、氮磷钾复合肥70公斤左右,深翻60厘米以,上。牛蒡的根入土很深,要获得优质高产,要在种植行上挖沟,沟宽30厘米、深80厘米以上,沟内混入肥料,为防治地下害虫,也可以在沟内加入辛硫磷等杀虫农药。填土后,在沟上起垄,垄高30厘米、顶宽20厘米。为提高工作效率,可使用牛蒡挖沟机挖沟,具有沟深、沟直、土层不打乱、省工省时等优点。
播种
牛蒡通常采用种子繁殖法种植,颗粒饱满,无病虫害。温水浸泡一天后,放在温水中,每天洗一次,直到种子变白。
播种方式有两种:穴播播种和条播播种。钻孔播种可按60厘米行距开2-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并覆土。在穴播,应按照3060厘米的植物间距挖洞。穴播一般应种5粒左右,播种后土壤应稍加抑制,并覆盖土壤以保持水分。
播种后,大约10天就可出苗。发芽后,在阴天或晚上将被覆盖的麦秆拔除。覆盖有塑料膜的,出苗后应立即将塑料膜打碎,并开小孔引导幼苗出膜,防止塑料膜挤压幼苗造成热伤。
幼苗处于二叶期和两叶期。除了生长不良,叶色过厚,病害、残、伤植物。如果缺少苗木,可以将苗木挖穴移植到密集的地方。当叶片为4-5片时,苗距为20- 30cm,每亩4000-5000株。早熟品种应稠密,晚熟品种应稀疏。
在一些地区,植株间距为15厘米。这样的高密度适合沙土块状,因为土壤不肥沃,单株植物生长不大,所以不会造成过度生长。收割的时候,不需要挖,只要把它拔出来就行了。在后期,密度高的时候,大的植株可以拔除,小的植株可以继续生长。 秧苗不要太早下秧,以免死苗造成缺苗。
中耕除草
结合间定苗进行中耕除草,牛蒡植株生长缓慢,苗期杂草众多最怕“草吃苗”,应及时中耕除草,直到植株出行为止,全生育期中耕除4-5次,同时进行根部培土,以利透气和保护根。培土时注意生长点不能埋入土壤。
肥水管理
如果在补苗的时候没有降雨,那么在补苗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浇水,否则会影响植株的成活率,其次就是在牛蒡根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保持田间的土壤湿度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这样才能维持牛蒡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每次浇水主要还是根据田间土壤的干湿程度来进行浇水和排水。牛蒡根在种植之后一般要第二年才会进行追肥,按照每亩所需有机肥两千斤以及磷肥三十斤的标准,均匀的撒在间隔中间,然后结合中耕,将肥料翻入土中,然后就是在牛蒡开花的时候可以适量的追施一些叶面肥,这样可以促进牛蒡的生长和保证牛蒡根的质量。
病虫害防治
牛蒡根最常见的病虫害有黑斑病和蚜虫,褐斑病是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所引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它主要危害牛蒡的茎叶,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田间的水分管理,以及合理的进行施肥,增强植株的免疫力,其次就是在病发的时候可用百菌清进行防治,一般需要喷洒三四次才能根治。而蚜虫它基本上是贯穿在牛蒡根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影响植株的生长,对茎叶的危害极大,我们可以利用黄板进行诱杀,同时可以使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杀。
采收
春播牛蒡可于当年秋季收获,秋播牛蒡可于次年夏季收获。牛蒡的采收期不是很严格,可根据市场行情提早或延迟。收获时,先割除地上叶片,再从一侧挖土然后拔收,防止断根、伤根,保持肉质根完整。
转发0评论18